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亚黄皮书(2015)》
中亚国家将积极参加丝绸之路经济带
黄皮书指出,特殊形势下中亚国家更需要有一种全新的区域合作模式,来使地区合作免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干扰,丝绸之路经济带就顺应了中亚国家这种现实的需求,也符合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中亚各国出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与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完全可以实现对接,展望未来,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努力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景让人期待。
黄皮书表示,自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议,各国立即迅速反应,已经从观望、理解阶段发展到政策对接的制定和执行阶段。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亚各国发展战略的一致性和对接性十分突出,符合沿线各国利益,是该倡议得到各国普遍欢迎的根本。 报告分析,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斯坦-2030》、《哈萨克斯坦-2050》战略、"光明大道"新经济计划,乌兹别克斯坦的"2015-2019年乌兹别克生产本地化纲要",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战略,吉尔吉斯斯坦台的《2013-2017年稳定发展战略》,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发布的至2030年国家战略等,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在诸多理念和政策层面高度契合。 报告强调,中亚各国之所以积极参加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蓝图,有几大成熟条件和优势,一是独立以来良好的政治关系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基本制度保证, 二是20多年来双方在经济合作领域已经打下的雄厚基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物资保证,三是历史文化渊源以及独立以来方兴未艾的人文合作已经奠定的民心保证,四是以团结协作、和平共处、互利互惠为内核的"丝绸之路精神"已经成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生动力。 报告指出,中国与中亚国家已经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框架内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已经有了良好开端。从中亚各国出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看,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框架下,二者完全可以实现对接,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道建设、互联互通、现代农业、资源开发等领域,可以作为合作重点。
中国与中亚国家布局合作 8月20日,莫斯科交易所卢布兑美元汇率跌破67:1整数关口,兑欧元汇率跌破75:1整数关口,均创半年新低。据俄罗斯媒体分析,如果俄罗斯经济形势继续恶化,本国失业率上升,来自中亚的劳工在俄谋生将更加困难,专家预计会有20%的劳工离开俄罗斯。这些人返回中亚后,许多家庭将失去生活来源,当地就业问题会更加严重,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孙力表示,在此背景下,中亚各国新一轮经济改革已经势在必行。2014年初,各国政府出台了保障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工作规划,比如乌兹别克斯坦制定5年发展纲要,哈萨克斯坦宣布实施"光明大道"新经济计划。从中亚各国出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看,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框架下,二者完全可以实现对接,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道建设、互联互通、现代农业、资源开发等领域,可以作为合作重点。当前,中亚国家国内的经济和产业布局正处于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维护自身经济安全的任务很重,坚持对外经贸合作的多元化与开放性,显然比闭关锁国更容易实现这样的目标。实现产业上下游的对接、充分发挥地缘上的优势,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现阶段经济合作的新亮点,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倡导的合作方式。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本周会见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萨金塔耶夫时明确表示,中哈互为亲密友好邻邦。去年12月李克强访哈期间,同哈方领导人就开展大规模产能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半年多来已取得诸多早期收获。李克强说,中方愿同哈方对接发展战略,加强经济、贸易等政策协调。李克强希望两国政府为中哈产能合作的推进提供政策支持,打造一批富有开创性和示范性的大项目,促成更多合作尽早落地见效。
中亚地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需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报告指出,2014年的中亚各国安全形势总体可控,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件,但是该地区固有的国际和国内安全隐患并未消除,以阿富汗问题、伊斯兰国为代表的外部冲突因素汇集到各国,形成三股势力、毒品走私、跨国有组织犯罪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给中亚国家带来巨大安全压力。
2014年美国撤军阿富汗给中亚地区安全形势带来巨大冲击。阿富汗局势复杂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该国内政形势更趋复杂,加尼政府与塔利班关系依然处于调整之中,不排除未来出现恶化局面。三股势力、毒品走私和跨国有组织犯罪因为中亚国家与阿富汗复杂的边境线,千差万别的边境管控能力所形成的安全漏洞,使中亚国家安全防线能够轻易被渗透。
此外,"伊斯兰国"组织的影响在中亚国家已经是事实存在,部分宗教极端分子被"伊斯兰国"组织在中东的扩张行为所鼓舞,纷纷前往那里去参战。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已经出现宗教极端分子秘密前往伊拉克和叙利亚参加"伊斯兰国"组织的军事行动并接受培训,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也有数百人参加。中东已成为中亚恐怖分子新的训练基地。
报告指出,无论阿富汗问题,还是伊斯兰国问题,短期内不会大规模外溢到中亚。这是由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正在加强安全合作,保障了中亚有效应对安全威胁。然而,要彻底将其消除,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铲除滋生极端势力和犯罪组织的土壤。目前,中亚经济受俄罗斯经济衰退的影响面临巨大下行压力,此局面如不能尽快得以改变,中亚抵御外部安全威胁的能力必然下降,这为中亚与中国等国加强经济合作提供了契机。 中亚国家面临经济发展挑战 新一轮改革势在必行
报告认为,随着美国和欧盟与俄罗斯制裁与反制裁措施的不断升级,俄罗斯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卢布暴跌,加上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下跌,对中亚国家经济,特别是严重依赖资源出口支撑国家经济的国家造成了严重冲击。继2014年2月哈萨克斯坦率先调整货币政策,宣布法定货币坚戈大幅贬值之后,中亚其他国家货币不同程度地开始贬值。第四季度,国际能源价格持续暴跌,以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为代表的能源经济遭受冲击,财政收入急剧下降。哈萨克斯坦GDP增速从年初预计的7%左右下降到年底的4.3%。土库曼斯坦经济支柱以天然气为主,因此受到的冲击不是十分明显。乌兹别克斯坦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的背景下,世界和地区主要大国经济增长乏力,对吉、塔两国的投入减少。特别是俄罗斯经济低迷,吉、塔两国在俄罗斯打工人员被迫回流,致使侨汇减少。从中亚国家主要经济指标看,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态势,但经济下行风险增加,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经济增长速度低于预期。
报告指出,在此背景下,中亚各国新一轮经济改革已经势在必行。2014年年初,各国政府出台了保障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工作规划。一是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纲要。乌兹别克斯坦制定5年发展纲要(2015~2019)。哈萨克斯坦宣布实施"光明大道"新经济计划;二是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三是调整经济结构;四是收紧财政预算;五是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2014年5月29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总统签署了《欧亚经济联盟条约》。吉尔吉斯斯坦于2015年正式加入,塔吉克斯坦积极谋求加入。
报告认为,金融危机以来,中亚各国均深刻认识到创新发展和调整经济模式的迫切性,都在强调实施立足于可持续发展、融入一体化进程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着手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体制改革,积极推动非资源领域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但由于存在的问题较多,经济转型短期内难见成效。 2015年至关重要
报告认为,2014年以来,国际与地区政治经济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与调整,对中亚地区各国政治、经济、安全和外交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中东、北非、阿富汗到巴基斯坦,中亚周边地区的政治动荡形势有增无减,"颜色革命"迷局依然难以破解;乌克兰危机导致的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外交冲突不断升级,多维度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与俄罗斯利益攸关的中亚地区各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震荡与走低态势,使得经济基础薄弱的中亚国家遭遇了独立以来在经济转型道路上最大的困境;而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等威胁中亚国家安全的因素则因国际和地区形势的转换而复杂化。
报告指出,在上述背景下,中亚各国领导人积极应对挑战,及时调整内政、外交与安全政策,各国总体保持了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有序发展。政治领域,新一轮议会和总统选举在各国渐次拉开帷幕,政治家们积极准备,新一轮政治改革随之铺开,对未来政局发展将发挥重要影响。外交领域,各国高层积极响应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议,有的国家已经着手制定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接的相关计划。以"欧亚经济联盟"机制建设为核心,中亚国家与俄罗斯的关系处于复杂博弈进程之中。
报告强调,中亚各国与西方关系冷热取决于其与周边大国关系态势以及各国政治、经济环境变化,2014年以来,中亚各国与西方关系发生着微妙变化,平衡外交有向欧亚地区倾斜之势。可以预计,2015年对于中亚地区各国将是至关重要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