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跌跌不休
逾200家中国上市企业表示会在周二停牌。此前,已有一些企业试图借停牌来躲过这次股市暴跌。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上市企业采取这种做法。
据《证券时报》报道,过去一周里有760家企业的股票已经停牌,占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企业的四分之一还多。
彭博数据显示,这轮始于6月12日的抛售行情,是1992年以来中国股市最剧烈的下跌行情。
中国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力挺中国两大股指的成分股,包括启动一项被某经济学家形容为中国特色量化宽松的计划。
然而,中国股市还是较6月中旬下跌了大约30%,散户投资者损失惨重,其中一些人是在曾经的壮观牛市中大举配资进入股市的。
瑞信驻香港的亚洲经济学家陶冬表示:"确实存在恐慌情绪,但无论他们(指中国当局)如何干预,就是无法阻止下跌。"他说,股市下跌有对实体经济产生溢出效应的风险,这种溢出要么通过波及金融市场实现,要么通过抑制那些亏掉部分或所有积蓄的股民的消费实现。
周二,中国基准股指出现五个交易日来的第四次下跌。上证综指的跌幅一度接近5%,尽管最后仅收跌1.29%。科技股云集的深证综指收跌5.34%。
沪市11个板块中有9个出现下跌。能源板块和金融板块是例外,这是由蓝筹股上涨所致,而蓝筹股上涨则是由政府控制的资金直接买入所致,或是因投资者推测政府有此行为而买入所致。
周二领涨的都是国有企业的股票,这可能是中国当局指导下的托市操作的结果。中国石油收涨4.23%,这是该股连续第四天上涨,中国石化则收涨1.77%。中国农业银行收涨6.74%,中国银行则收于涨停。
作为稳定股市的最新努力,总部位于北京的组织"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呼吁,"各上市公司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公司回购、大股东增持、员工持股、高管暂停减持等措施,稳定公司股价"。
周二,深圳股市盘中跌幅一度超过6%。深证综指的年内涨幅如今仅为36%,而不到一个月前,年内涨幅还高达122%。截至本周初,沪深两市市值已较6月12日见顶时蒸发近3万亿美元。
近些天来,中国央行承诺用自身资产负债表支撑股市,瑞信的陶冬将此举形容为中国版的量化宽松(QE),或者说是"央行采取的非常规托市举措"。
此外,21家券商已承诺动用自有资金买入并持有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也被叫停,以避免新股分流走了投资者对二级市场的投资兴趣。
分析师表示,中国政府做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让人觉得它已绝望--如果它采取的努力没有收到明显效果,人们就会更加这么认为。凯投宏观的马克•威廉姆斯写道:"所有这些活动都对一种看法形成了支持,即政策制定者已处在恐慌状态。但(现在)干预已为时太晚,而且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在听任泡沫膨胀时,损害就已造成。"
35岁的香港银行家Dee Sum表示:"对金融体系来说,信任和透明度很重要,但这两者政府都没有提供给我们。"近几周来,Dee Sum一家在股市上一直损失惨重。
彭博数据显示,周一融资交易者连续第11天减仓,连续减仓天数之长创下纪录。花旗集团分析师警告称,这一趋势很可能会持续下去,因为迄今只有四分之一的融资盘被强平。
融资交易对上涨行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导致股市"飙升到了天上";去杠杆(即平掉融资头寸的过程)可能会推动股市"回落到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