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股灾有可能向银行蔓延
乍看之下,银行不应该因股市下跌而发生危险。它们不被允许在资产负债表中买进股票,也没有直接参与向股票投资者提供保证金贷款的活动。
但分析师警告称,银行发明出了迂回参与此前股市大幅上涨行情的手段--这波上涨始于去年年底,在今年6月中旬达到高峰,随后在过去3周内大幅下挫。
银行可能受到波及的潜在风险,有助于解释为何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非同寻常的举措来遏制股市下跌--这些举措让市场观察人士感到意外。
与股市相关的放贷规模有多大?由于缺乏可靠的数据,分析师之间存在争议,一些人认为系统性风险很小,而其他人则警告称,可能很快就会有银行或证券公司破产。
美国银行股票分析师崔伟表示:"如果股市继续猛烈下跌,股市放贷的相关亏损可能达到数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银行和券商可能占相当大一部分。"
许多担忧聚焦于"伞形信托",在这种机制下,银行向零售客户销售承诺提供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
筹集的资金被输送至信托公司,后者再贷给对冲基金来从事股票杠杆交易。
除了对冲基金以外,"配资"公司还将一部分"伞形信托"资金提供给散户投机者,成为灰色市场的保证金贷款。
海通证券估计,伞形信托和类似结构向股市输送了5000亿元人民币至1万亿元人民币(合805亿美元至161亿美元)的资金。
许多投资者相信股价下跌已形成恶性循环,即股价下跌迫使通过保证金借款的投资者抛售股票,进一步的股价下跌又在市场调整中扮演重要角色。
风险在于,随着股价下跌,办理了保证金贷款的投资者将无法偿还配资公司和伞形信托公司的贷款。这可能威胁到银行和信托公司按照承诺兑付理财产品的能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银行不会为与股市挂钩的理财产品做出任何正式保证,因此从法律上来说它们不需要保护投资者不遭受亏损。但早先此类产品的违约案例表明,银行将面临保证偿付以保护信誉的巨大压力,以及避免出现养老金领取者在银行门口抗议的场面。
迄今还没有迹象表明,与股票挂钩的理财产品即将出现违约。但由于大多数此类产品的期限至少为一年,问题可能在几个月后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