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的温情与魅力:热情好客的民族风情让游客流连忘返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 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哈萨克语称“Құлжа”)市,是该地区最受游客青睐的城市之一。这里与哈萨克斯坦渊源深厚,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哈萨克族群的聚居优势,逐渐成为两国文化与经贸往来的重要纽带。近日,在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的组织下,哈萨克斯坦媒体代表团走进这座城市,实地感受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民族风貌。
便捷的交通与双边旅游年助力往来
自2023年11月起,中哈两国互免签证政策正式生效。2024年,中国举办了“哈萨克斯坦旅游年”,而2025年则被哈萨克斯坦定为“中国旅游年”。伴随两国航线频次的增加,双向旅游正成为促进民心相通的新动力。
目前,阿拉木图—伊宁往返航班日渐密集,不少游客也选择先抵达乌鲁木齐,再乘机前往伊宁。伊宁靠近中哈边境的重要交通枢纽霍尔果斯,从哈萨克斯坦驾车或乘坐巴士前往都十分便利。
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喀赞奇”旅游街
走进当地著名的喀赞奇旅游街,色彩斑斓的房屋、手工艺店铺与民族建筑交相辉映,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拍照。街区内生活着哈萨克、维吾尔、塔塔尔、乌兹别克、俄罗斯等多个民族的居民,他们和睦相处,共同守护着这片充满生活气息的土地。
当地居民库尔梅特江·马米江老人如今已退休,每天都在自家小院接待来自各地的客人。他自豪地说:
“这里的民族团结、民风淳朴让人倍感温暖。尤其夏季高峰时,每天能迎来近五百名游客。大家都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待客之道。”
民族风情浓郁的伊宁博物馆
在喀赞奇旅游区不远处,是展示伊宁多民族文化的民族博物馆。这里陈列着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塔尔、维吾尔、蒙古等民族的传统服饰和手工艺品。游客不仅能观赏珍贵文物,还能深入了解中国境内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与文化传统。
历史悠久的陕西清真寺
建于1751年的伊宁陕西清真寺,也被称为“回族大寺”,是新疆伊犁地区最早建成的清真寺之一,如今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占地约6000平方米,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与阿拉伯-伊斯兰元素,可容纳上千名信众礼拜,是研究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重要遗迹。
音乐与多元文化交织的六星街
另一处广受游客喜爱的景点是六星街。街区内集聚了哈萨克、维吾尔、汉、回、俄罗斯等族裔居民,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街上分布着博物馆、民族风商铺和文化中心。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由当地音乐家亚历山大·扎祖林创办的“手风琴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上千件乐器,包括哈萨克传统乐器。扎祖林不仅是音乐家,也是多语种学者,他还组建了名为“民族团结”的乐团。乐团成员之一、哈萨克青年塔纳尔曾为来访的哈萨克代表团演唱《杜达尔艾》,赢得热烈掌声。
六星街上的居民卡比多拉·科克什一家则以多民族家庭闻名。
老人笑称:“父亲是哈萨克人,母亲是俄罗斯人,妻子是维吾尔族,弟媳是回族,我们家就是民族团结的缩影。游客来访时,我们会准备各民族的美食,用草原的热情迎接每一位客人。”
自然与宁静的那拉提草原
当地人还推荐游客前往风景秀丽的那拉提草原。无论春夏秋冬,这片草原都展现出不同的魅力。邻近的尼勒克县以优美的山水和发达的蜂蜜产业闻名,而昭苏则以良马繁育著称,被誉为“中国良驹之乡”。
对于想要远离城市喧嚣的游客来说,那拉提草原是理想的休憩之地——他们可在帐篷或毡房中体验宁静草原的生活节奏。
中哈边境的往来与友谊之桥
距离伊宁约一小时车程的霍尔果斯口岸,是中哈之间最繁忙的陆路通道之一。商贩与游客往来不绝,而伊宁与霍尔果斯间的短途旅行,也成为两地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伊犁河畔同样是当地居民休闲与摄影的热门去处。跨越伊犁河的桥梁始建于1975年,是新疆最早的现代化大桥之一,如今已成为城市地标和游客喜爱的观景点。
文化交融的缩影
如今的伊宁,既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也展现出开放包容的现代气息。世居中国的哈萨克侨胞的热情好客、各族居民的友善共处,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同构成了这座边疆城市最迷人的风景。
【编译:木合塔尔·木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