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能否跻身全球稀土资源前三甲?

Photo: Коллаж: Kazinform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持续推进,哈萨克斯坦或将成为全球稀土金属储量第三大国,仅次于中国和巴西。专家指出,若部分新发现矿区的储量得到证实,哈萨克斯坦未来在全球绿色技术和高科技产业供应链中将占据重要地位。

稀土金属的全球重要性日益提升

稀土金属虽被称为“稀有”,但其实在地壳中的分布并不罕见,甚至某些元素的储量高于铜。然而,由于其多伴生于复杂矿石中,提取过程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因此被称为“稀有”。

包括镧、铈、钕、镨、钐等在内的17种元素被列入稀土金属(REM)范畴,在哈萨克斯坦的东哈州、阿克莫拉州、曼格斯套州、江布尔州、卡拉干达州和乌勒套州等地均有分布,部分还存在于磷矿、煤矿和铀矿资源中。

新发现矿区储量可达2000万吨

根据哈萨克斯坦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部的信息,自2022年起,地质学家已在11个区域展开勘探,初步估算显示,包括铍、钇、铌、钨、镓、铯等稀有元素在内的储量可观。其中,卡拉干达州的“Куйректыколь”矿区预测含有高达93.5万吨稀有金属。

2023年4月,在距离阿斯塔纳约420公里的“新哈萨克斯坦”矿区,探明储量或超过2000万吨,若最终数据确认,哈萨克斯坦将在全球稀土储量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中国(2023年产量24万吨)和巴西。该矿区稀土含量达700克/吨,其中12%为重稀土元素,如钕、铈、镧和钇。

市场规模与产业潜力

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对稀土金属的需求将翻倍,达31.5万吨。而随着电动汽车、风电、电子产品对钕、镨等金属依赖增加,稀土市场愈发紧俏。2023年全球电动车销量为1400万辆,预计2030年将增至5000万辆。

据哈通社整理,若按2023年市场平均价格估算,哈萨克斯坦已探明的稀土金属价值为630亿美元,约占全国GDP(2024年为2800亿美元)的22.5%。若将潜在储量全部纳入,估值可达1990亿美元,占GDP的71%。

尽管稀土金属被誉为“第二桶油”,但其经济贡献尚难与油气产业相比。按目前估算,哈萨克斯坦已探明石油储量为300亿桶,按60美元/桶计,总值达1.8万亿美元,加上8500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合计达2.055万亿美元,占GDP的7.3倍。

深加工是关键:可提升10倍价值

KPMG哈萨克斯坦分公司指出,1吨含钕矿石若经过磁体、电子元件等深加工,其最终产品价值可比原矿高达100倍。即便按较为保守的估算,若哈萨克斯坦将稀土资源100%本地加工为半成品或终端产品,整体价值也可提升约10倍,使其贡献约等于油气总储量价值。

然而,哈萨克斯坦当前在稀土产业链中的地位仍以原料出口为主,缺乏深加工能力。目前,全国从事稀土和稀有金属加工的企业屈指可数,且多数使用进口原料。

稀土行业现状与挑战

目前哈萨克斯坦已制定《2024-2028年稀土和稀有金属发展综合规划》。该计划指出,全球仅有少数国家具备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即便是美国,也将90%以上稀土原料出口至中国进行加工。全球稀土加工能力85%、永磁体产能90%以上集中在中国。

哈萨克斯坦现有的代表性企业包括:

  • 乌里宾冶金厂:独联体唯一能生产铍、铌、钽制品的工厂;

  • 乌斯卡曼钛镁厂:为波音、空客等企业提供钛产品;

  • 杰兹卡兹甘稀有金属厂(Жезказганредмет):为哈萨克铜业公司(Kazakhmys)子公司,全球十大铼生产商;

  • 哈萨克锌业公司(Қазцинк)、Kazakhmys Smelting、Kazakhmys Progress:分别生产硒、碲等金属;

  • 哈萨克斯坦铝业公司:曾拥有提取镓的能力,但因利润低已于2015年停产。

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哈萨克斯坦稀有金属产值达1350亿坚戈,但其在全国工业产值中占比仅0.6%,在冶金行业中占比1.5%。

主要问题还包括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核心原料依赖进口等。例如杰兹卡兹甘稀有金属厂尝试提取钨、钽、镍等金属时,便遭遇设备与技术瓶颈。

推动与欧盟合作,发展高端制造

在2024年中亚-欧盟峰会期间,哈萨克斯坦与欧盟签署了《关键矿产协议》备忘录,力争在2026年前落实。该协议或为哈国带来先进技术、资金与市场渠道,助力实现从资源型国家向高附加值制造国的转型。

专家认为,若哈萨克斯坦能在本国建立从采矿到制成品的完整产业链,稀土行业将可为国家经济贡献7.1%的GDP,接近目前石油天然气产业的贡献水平。

【编译: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