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工业化:哈萨克斯坦新议程引领未来

Photo: Коллаж: Kazinform/ Canva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在今年的国情咨文当中,哈萨克斯坦总统哈斯穆-卓玛尔特·托卡耶夫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核心优先事项:数字化、监管智能化和人工智能体系。专家指出,这些措施将成为深入工业化的基石,涵盖油气化工、核能和煤炭能源等领域。

油气化工专家阿斯卡尔·伊斯马伊洛夫和哈萨克斯坦能源供应组织协会主席谢尔盖·阿加福诺夫,向哈通社记者分析了国家能源结构的转型路径及潜在风险。

油气化工:从原料出口到深度加工

伊斯马伊洛夫认为,油气化工和煤化工可为哈萨克斯坦带来非原料型经济增长,但需克服监管、基础设施和人才等方面的障碍。

他表示:“当前,煤化工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缺乏透明且长期的煤炭和能源定价规则、项目高资本密集度、气化和深度加工技术能力不足,以及生态规范、碳排放报告和物流体系尚未适配煤化工的需求。”

他提到,总统讲话中呼吁消除冗余壁垒并加速审批数字化。他建议:

“不仅仅需要补贴,更需要长期稳定的规则,如确保销售的长期合同、透明定价公式、项目回报期的税收减免、优惠贷款和部分建设风险的国家担保。”

Фото: из личного архива

基础设施保障至关重要,包括电网、水务和物流衔接。伊斯马伊洛夫强调,从原料出口转向深度加工是现实目标,炼油厂和石化综合体应形成从开采到生产聚合物及特种化学品的完整体系。他警告,过度依赖出口可能损害石化项目的盈利性,应优先发展国内后续加工环节,避免以接近成本价向邻国出售聚丙烯和聚乙烯。

他指出,到2040年的行业发展规划需关注经济效益、加工深度、产品灵活性、基础设施完备性和脱硫系统,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目标执行监督。增长动力在于生产甲醇、氨、尿素、丙烯酸酯和油田服务化学品等基础聚合物,并以中小规模生产为主。

核能:面向未来的战略

谢尔盖·阿加福诺夫表示,核能是另一战略方向,计划建设三座核电站。

“很可能同时启动两座核电站建设,到2035年可能建成两座。候选地区包括南部和西部,优先考虑能源短缺区域。”

他建议优先在南部建设,其次是西部,因东部能源缺口较小。

国际合作竞争激烈,俄罗斯Rosatom和中国CNNC为主要候选供应商,法国EDF和韩国Hydro and Nuclear Power也在备选之列。阿加福诺夫指出,中国“Hualong-1”第三代1000兆瓦反应堆因先进安全系统可能成为第二、三座电站的首选。

Фото: из личного архива

他预测,到2035年,一座核电站将贡献约6%的装机容量和12%的发电量,两座则可达17-18%。人才培养方面,已开设18个教育项目,2024-2025学年提供5000个奖学金名额,并计划与中、匈、俄开展经验交流。

煤炭:现代化与新技术

尽管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备受关注,煤炭仍是战略资源。阿加福诺夫指出,哈萨克斯坦煤炭储量居全球前十,足够使用300年。煤炭高灰分(达40%)需通过富集处理,但优质焦煤已出口欧洲,冶金行业长期需求旺盛。

他强调,新建电站必须配备灰捕集和现场处理技术。碳捕集技术虽成本高且尚未盈利,但未来十年可能实现普及。到2035年,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70%降至约三分之一。

他呼吁支持本土制造商,最大化核电站建设中的本地化比例。

工业化与生态平衡

两位专家一致认为,哈萨克斯坦需平衡工业化与生态责任。深度加工油气和煤炭、发展核能及可再生能源应融入统一战略。

伊斯马伊洛夫总结:

“总统讲话明确了方向,数字化、监管智能化和新科技框架将加速行业进程。重新审视2040年前加工规划,将为油气和煤化工成为深度工业化的引擎打开机遇窗口。”

哈萨克斯坦的新能源议程融合加工、核能和煤炭三大方向,其整合成效将决定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和非原料增长模式的实现。

【编译:木合塔尔·木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