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时间与声音:无线电波在两代人命运中的魔法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塞特库尔·阿萨乌巴伊和迪兰·别尔江代表了两代无线电爱好者,他们各自在无线电技术领域走过了不同道路。在接受哈萨克国际通讯社(Kazinform)记者采访时,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热爱。
无线电波的青春魔法
塞特库尔·阿萨乌巴伊是哈萨克斯坦无线电运动联合会主席。他讲述了在苏联时期为争取广播自由的奋斗经历。而作为学生的迪兰·别尔江则被另一种动力驱动——无线电爱好为他提供了机会,让已被新数字世界抛弃的“历史垃圾”老设备重获新生。尽管年龄相差悬殊,他们的共同目标是保存并将无线电爱好的价值传递给年轻一代。
“我的无线电爱好始于童年,还在学校时。”阿萨乌巴伊回忆道,“那时刚出现首批收音机——收录机和收音组合。那时电视刚进入家庭,设备经常坏掉,我们地区只有一个人会修。周边的人都把设备送到他那儿。”
好奇心将他带到修理铺,那里老旧的收录机和电视机在技师巧手下焕然一新。塞特库尔惊叹于从一堆零件中诞生的奇迹,这点燃了他对无线电的兴趣。后来,他在学校开始收听收音机,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充满声音、语音和神秘信号的广阔世界之窗。
“有些无线电爱好者未经许可在电波中操作,我们能通过收音机听到他们。我们在学校开始对此着迷。”他强调。
中学毕业后,塞特库尔进入采林诺格勒(今阿斯塔纳)的医学院,获得了首个观察许可——允许收听电波但不能发射。这是他踏入无线电爱好的第一步。他花数小时守在收音机旁,研究信号,聆听来自世界各地的声音。但当时他无法在电波中交流,因为这需要完整的许可,而这对他来说只是梦想。
“当时不允许正式进入电波。需要有自己的住房,而我那时没有。”他回忆道。
直到大学毕业有了自己的公寓后,塞特库尔才成为真正的无线电爱好者。但当时没有现成的电台设备,他和其他爱好者只能靠组装电路,从《无线电》杂志汲取知识,交换零件。
随着时间推移,技术不断进步,进口设备出现,但许多人仍坚持自制设备,升级包括军用设备在内的老器材。
“无线电爱好不仅是技术,还是一项运动,包括无线电通信、定向无线电测向、快速电报和无线电综合项目等多个学科。”阿萨乌巴伊指出。
苏联解体后,无线电运动一度被遗忘,塞特库尔与同仁创建了哈萨克斯坦无线电运动与爱好联合会并担任主席。获得许可和认证后,他们加入了国际组织。
“在苏联时期,无线电运动被当局视为危险。如果未经许可进入电波,可能被指控为间谍。我们知道这与事实不符,但在苏联就是如此。那时无线电爱好者常被追查,公开从事这项活动并不容易。没有许可进入电波意味着麻烦。”他说道。
他还回忆,70年代苏联的无线电爱好者面临严格限制,但这并未阻止许多人。未经许可的“地下”电台——“流氓电台”成为偏远地区居民生活的重要部分,那里往往缺乏普通电话联系。电波中出现“黑标”“夜莺”“黑猫”等奇特呼号,爱好者们夜晚畅谈生活、交流欢笑。这项爱好跨越年龄,成为对当局控制的一种抗议。
老技术的新视角
迪兰·别尔江是阿斯塔纳的学生无线电爱好者。他对修复和收集老设备的热情始于购买一台1965年的收录机。还在中学时,他独自修复了这台设备。此后,他收集了大量苏联时期的电子产品,包括电视机、录音机、收音机、游戏机甚至老式幻灯机。对他而言,这些不仅是老物件,而是凝结在芯片和电线中的历史。
“当然记得我的第一件收藏。我通过广告找到那台收录机,央求父亲和我一起去把它运回家。为了让它重新工作,我费了不少功夫。通过试错修好了它,发现唱片播放器和音响放大器有问题。修好后,我积累了宝贵经验,后来能处理更复杂的故障。”别尔江说。
如今,迪兰在大学二年级攻读“无线电技术、电子与电信”专业,学习电路设计和数字技术基础,帮助他更好地理解修复设备。理论结合实践,为他作为无线电爱好者和未来通信领域专业人士打开了广阔前景。
“这让我着迷,我很高兴能把爱好变成职业。现在住的地方限制了发挥,但我想将来有自己的工作室,修理和组装各种家电。”他分享道。
目前,这位年轻爱好者在房间里修理故障设备,身边常备工具:烙铁、钳子、螺丝刀、锤子,还有指针式和数字测试仪,用于测量电压和电阻。但在阿斯塔纳,获取设备零件并不容易。
“城里只有三家无线电零件店。如果他们没货,就得从Ozon、Radiomart或Chip&Dip等线上平台订购。”别尔江说。
随着时间推移,爱好变成了更重要的东西。修复设备不仅让它们重获新生,还让他积累了经验,理解复杂电路。最初父母资助零件购买,但很快他找到自力更生的方法。
“奖学金帮了忙。我还卖修好的设备。比如,一台收录机我6000坚戈买来,2万坚戈卖出。赚得不多,但目前够用。”这位业余技术爱好者说。
迪兰明白,他的兴趣在现代哈萨克斯坦颇为罕见。年轻人多选择数字技术和社交媒体,但对他来说,修复老设备是一个充满魔法和可能性的世界。
“在阿斯塔纳,我只知道一个和我一样的人。在其他国家,感兴趣的人多得多。”他遗憾地说。
两代人,一种信号
对塞特库尔·阿萨乌巴伊来说,无线电爱好是一生的事业、运动和保存技术文化的使命。从童年好奇开始,这条路成为毕生事业,每一道电波都是与世界联系的机会,每一次传输都是向下一代传递知识的方式。他不仅保存传统,还积极推动哈萨克斯坦无线电运动发展,培训年轻人、举办比赛、激发对这一技术艺术的兴趣。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保存传统,还要让年轻一代掌握对生活和职业有益的技术知识。”他说。
对迪兰·别尔江而言,这是理解世界、找到自我位置的方式。他学习电路,培养耐心和创造力。每修好一台设备,都是他技艺的成果。无线电爱好不仅是兴趣,更是通向梦想职业的一步。
“我希望能专业从事这行。即使找不到相关工作,这也会是我一生的爱好。”他坦言。
塞特库尔与迪兰仿佛电波上的两点。一个守护和发扬传统,另一个通过实验和技艺寻找自己的路。时间电波连接两代人,将知识从前辈传递给青年。
【编译:木合塔尔·木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