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配额耗尽叠加中国政策调整 哈萨克斯坦电动汽车市场面临关键转折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10月14日,哈萨克斯坦2025年度1.5万辆电动汽车免税进口配额提前用尽;与此同时,中国宣布在2026-2030年“十五五”规划中不再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战略新兴产业,标志着持续15年的巨额补贴政策正式终结。两大政策变化同时发生,对高度依赖中国供应的中亚电动汽车市场构成直接冲击。两项重大变化同时发生,将对高度依赖中国供应的中亚市场产生何种影响?哈通社特约分析如下。
哈萨克斯坦电动车保有量激增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电动车保有量呈爆发式增长。据哈萨克斯坦汽车商业协会数据,截至2025年7月1日,全国注册电动车约1.58万辆,较2023年初增长近10倍。
车龄结构极新:90.5%车龄不足3年,9.1%介于3-10年,超过10年的仅占0.4%。地区分布高度集中:阿拉木图市占全国一半以上,阿斯塔纳占11.9%,阿拉木图州占5.6%。
中国品牌占据绝对主导
2025年新注册电动车中,88%为中国品牌。1-7月销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BYD(964辆)、红旗(702辆)、极氪(409辆),市场份额依次为27.3%、18.7%和10%。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的税收优惠与配额制度。2023-2025年三年累计免税进口分别为8443辆、9680辆和1.5万辆,后者于10月14日提前用尽。
配额耗尽后,新进口电动车需缴纳12%增值税及6倍最低工资单位(23,592坚格)的海关手续费。
中国政策转向及其区域影响
中国国务院最新规划将量子技术、生物制造、氢能与核聚变列为优先方向,电动车首次被排除在外。
2010年以来补贴政策推动中国电动车产量从2015年的3.7万辆激增至2024年的110万辆,全球份额超过60%。但目前产能利用率仅70%,行业利润率已降至5%。业内预计2026年起中国电动车出口价格将上调10-20%。
叠加哈萨克斯坦配额取消,短期内区域进口量或下降5-10%,电动车占新车销量比重可能从2025年的15%回落至10%。传统燃油车将暂时受益,但绿色转型进程将放缓。
本土化与产业应对
专家认为,政策双重变化将倒逼中国车企加速向海外转移产能,中亚首当其冲。
今年4月举行的哈中战略对话中,中方正式提出在哈萨克斯坦本地化生产电动车项目。哈方表示全力支持,预计到2030年本地化率达20%,新增就业5万个。哈萨克斯坦丰富的稀土和锂资源也将深度融入中国供应链,实现上下游协同。
插电式混动成过渡方案
插电式混动车正快速填补市场空白:2023年1700辆、2024年5700辆(增长232%)、2025年前7个月已达6400辆。其中理想L7注册815辆,成为最受欢迎车型之一。
议会与政府立场
“光明之路”党议员沃勒扎斯·努拉利迪诺夫向总理沃勒扎斯·别克帖诺夫提交质询,建议向欧亚经济委员会申请至少延长三年税收优惠、建设5万个充电桩并大力扶持本地组装。
能源部则将中国补贴结束视为中亚深化产业合作的“历史性机遇”。
配额结束对市场影响几何
哈萨克斯坦汽车市场分析与监测机构主任阿尔图尔·米斯卡良指出,中国终止补贴主要针对“灰色出口”。
“中方拟于明年推出的限制措施,旨在防止国内市场新车通过非官方渠道外流。此举意在优化出口支持、保护车企海外声誉——灰色出口车辆无法享受保修与售后,严重损害品牌形象。”
他同时强调,配额取消并不意味着进口全面停滞。
“根据现行规则,即使无配额,电动车进口仍免除海关关税与报废费,仅需缴纳16%增值税。这是对个人进口电动车的唯一变化,进口量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总体来看,哈萨克斯坦电动车市场正告别“政策红利依赖期”,迈向“产业内生发展期”。短期价格上涨虽会给消费者带来阵痛,但长远看,本土化、区域生产合作与基础设施升级将为可持续绿色交通奠定基础。中亚未来完全有可能从电动车进口地转变为区域绿色制造中心。
【编译:木合塔尔·木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