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0月3日,在阿塞拜疆纳希切万举行的第九届突厥国家首脑峰会上,哈萨克斯坦、土耳其、阿塞拜疆和吉尔吉斯四国总统签署了具有历史重要地位的《纳希切万协议》,正式成立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
此后,协议签署的10月3日被确立为突厥国家合作日。
在《纳希切万协议》这一历史性协定的影响下,突厥国家之间的合作飞速发展,突厥国家议会大会、国际突厥学院在内等多个旨在推动突厥语国家相互整合的国际性组织先后成立。而突厥文化国际组织也在不断为突厥语国家的合作提供动力。
2021年11月12日,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正式更名为突厥国家组织。
目前,该组织的秘书长设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正式成员国包括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和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于2021年获得了观察员地位。自2018年以来,匈牙利一直是该组织的观察成员国。
《纳希切万条约》的首章明确规定,所有突厥议会成员国必须遵守《联合国宪章》,并将突厥议会定义为促进各突厥国家全方位合作的国际组织,同时强调其在地区和全球和平中的作用。
2022年10月,在突厥国家组织框架下,成立了突厥通用字母表委员会。2023年5月,突厥通用字母表委员会首次会议在阿斯塔纳举行。
突厥国家组织突厥世界通用字母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24年9月9日至11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成功举行。会议期间,委员会对1991年首次提出的拉丁化通用突厥字母项目进行了深入审查。
通过广泛的讨论与评估,委员会最终达成了一项由34个字母组成的突厥诸语通用字母表提案。该提案中的每个字母均代表突厥语言中的不同语音,体现了突厥语言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有机结合。
【编译:木合塔尔·木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