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塔拉兹历史影像首度公开:商贸繁盛、水渠交织、街市如织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哈萨克斯坦古城塔拉兹(旧称奥利埃-阿塔 Aulie-Ata)19世纪的首批照片近日正式公开。这些影像不仅再现了城市的街道、集市与民居,也呈现出当时居民的生活、贸易与风貌,成为研究中亚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古城印象:绿树成荫、房舍藏于枝叶之间
根据俄军上校兼地理测绘师帕维尔·施雷德1866年的记述,当他接近奥利埃-阿塔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茂密的绿色林带,槐树与杨树掩映着土坯房屋。
他写道:“在穿过了第一条街道后,才偶尔能看到藏在枝叶之后的房子……街头分布着许多商铺,售卖葡萄干、开心果、羊肉、印花布、大麦、稻米、高粱、皮革制钱包以及各种带有东方风格的小商品。”

街角常设有炉灶和铜壶,用于烤制馕饼、制作饺子以及烧水煮茶,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草原上的农业潜力
尽管地处干旱草原,施雷德仍感叹当地农业潜力巨大:“有人告诉我,如果认真耕种,这里的土地可产出丰收的麦子,而且水源也从不缺乏。”这显示出塔拉兹周边区域早在19世纪已具备农业发展条件。
整座城市即是一个大集市
民族志学者、军官亚历山大·海因斯在1866年的回忆录中写道:“奥利埃-阿塔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虽然市区内只有部分区域设有棚顶,但几乎整座城市都被商铺包围,城墙内外到处都是摊贩和牲畜。”


他进一步补充,虽然店铺内交易不算热络,但街道间却挤满了骑马的哈萨克游牧民和他们带来的羊群,有时人多到几乎无法通行。由于地处西伯利亚通往中亚的牲畜运输线要冲,城市的畜牧贸易十分兴旺,商人可用羊只换取衣料和生活用品。
多语言交易与税收制度
施雷德与海因斯均提到,当地的商人熟练掌握多种语言,交易井然有序。然而,当时仍需向浩罕汗国缴纳街头交易税,这令许多商贩颇有怨言。
牲畜交易则按草原规则进行:若游牧民提前收钱后羊只数量不足,通常会在来年主动补足,遵循诚信、不赖账的原则。


日常生活与建筑特色
当时的城市建筑以单层土坯房为主,屋顶平坦,家家有内庭院。庭院是家庭生活的核心区域,既是厨房也是会客厅,也是夏日纳凉之处。
旅行者们还特别提及城市的引水系统。塔拉兹利用从塔拉斯河引来的水渠(称为“阿热克”)灌溉农田,并为住宅区降温。这些水渠不仅维护得井然有序,还可作为世代传承的家庭资产。
更为特别的是,围绕水渠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土地分配机制:靠近水渠的土地由地主按年划分,其余土地则通过抽签分配。
这些黑白影像与旅人笔下的描写,共同勾勒出19世纪塔拉兹的生活图景:一座尘土飞扬却充满活力的城市,既是商贸集散地,也是文化交汇点,更是今日塔拉兹城市记忆的起点。


【编译: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