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 后世之师——纪念大清洗与大饥荒受害者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每年的5月31日是二十世纪初政治迫害受害者和大饥荒死难同胞纪念日。哈萨克斯坦从1997年开始,每年正式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

5月31日——政治迫害和大饥荒受害者纪念日
Фото: Kazinform

“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应该被遗忘”。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一些国家的人用这个口号去庆祝苏联的胜利日。但对于哈萨克斯坦人而言,相比于5月9日,5月31日更能体现这个口号的真正价值。

5月31日,这一天对哈萨克斯坦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二十世纪初多苦多难的时期在我们的历史上留下了永远无法抹去的烙印。

政治大清洗与大迫害——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提倡保护民族多元化、保障民族利益、建立自治制度,这曾是由哈萨克斯坦社会中的精英阶层所组成的阿拉什运动积极推广和提倡的政治政策。而正是这些怀有忧民之心的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成为了专制、极权的苏联政府欲除之而后快的敌人。

在不断通过舆论手段,将哈萨克社会中的精英阶层打上“阶级敌人”、“民族主义分子”、“异见分子”、“社会危险因素”等标签,企图在民众当中将民族知识精英树立为反面角色的同时,集权政府也在处心积虑的探索全面消灭他们的办法。

5月31日——政治迫害和大饥荒受害者纪念日
Фото: Kazinform

1928年年中,伴随着大清洗的开始,阿拉什运动积极分子成为了首批政治迫害受害者,他们被定义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子”,冠以“组建试图推翻苏联的反革命组织”的假罪名,并被判处枪决、不同期限徒刑、流放等处置,其中包括阿赫梅特•拜图尔森吾勒、萨肯•赛富林、马赫詹•朱马巴耶夫、沙卡利姆•库达伊别尔迪耶夫、贝伊姆别特•马伊林等著名哈萨克精英和知识分子。众多宗教人士也被以“异见分子”的罪名遭受迫害。

在被称为“大恐怖、大清洗”的苏联肃反运动时期,哈萨克斯坦共有10.3万人遭受政治迫害,其中2.5万人被枪决,其中很多人为科研、文化、政治领域的知识分子和功勋人员。期间,不仅是政治迫害受害者,及其家人也被打上了“人民敌人”的标签。

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建立了古拉格-阿勒吉尔、卡尔拉格、斯特普拉格等大型集中营设施。政治迫害时代,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劳动营中关押了超过500万人。 1930~1940年代,哈萨克斯坦成为了上百万苏联公民的被流放地。

қуғын-сүргін
Фото: Б. Сағындықов жеке мұрағатынан

1937年秋季,数十万韩裔、土耳其裔、伊朗裔、库尔德裔以及阿塞拜疆裔人被流放至哈萨克斯坦。伟大卫国战争期间,又有大量德意志、希腊、车臣、印古什、卡拉恰伊、克里木鞑靼和其他民族的人们,被迫流亡哈萨克斯坦。他们的数量达到了120万以上。

数据显示,1921-1954年期间,全苏联共有近378万人被冠以“反革命”和“反苏联”的罪名,其中64.2万人被判处死刑。

哈萨克斯坦历史学教授库拉莱•萨尔森毕娜认为,苏联专制主义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践踏民族利益、消弱民族精神的政策,不顾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建立由“苏联人”构成的社会。

显然,在当时的苏联领导人眼里,哈萨克人不符合成为“苏联人”的标准,游牧民族无力发展这样一个疆土庞大的共和国,“骑骆驼是进不了社会主义的”(能够推动地区发展的知识分子和人才这时基本都已经被他们全部消灭)。

因此苏联高层企图彻底改变哈萨克人被认为是落后的游牧习俗,推行集体化,实现强制性定居,但错误的政策导致了骇人的大饥荒的发生。

骇人听闻的大饥荒——一半的哈萨克人遭受灭顶之灾

苏联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饥荒,分别是:«十月革命»成功后、苏联成立初期的1919-1922年的饥荒,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1930-1933年的饥荒,以及卫国战争刚刚结束后1946-1947年的饥荒。

第一次大饥荒主要原因是,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对抗白卫军,苏联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了保障军需,用机关枪武装的征粮队下乡,强制推行«余粮收集制»,所谓的«余粮»往往是农民家中仅有的一点口粮,从而导致饥荒。

第三次大饥荒主要是由战争造成的物质匮乏引起。

ашаршылық
Фото: Kazinform

而这三次饥荒中,以1930-1933年饥荒的规模最大,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影响最为恶劣,但有关这场饥荒的信息一直被苏联当局控制,直到苏联解体。

《大灾难纪事》(Хроника Великого джута)一书的作者、苏联大饥荒的研究者瓦列里•米哈伊洛夫表示,苏联第一次大饥荒造成了哈萨克斯坦100万人死亡,而在第二次大饥荒中造成了哈萨克斯坦150至200万人死亡,随着对大饥荒年代研究的深入,确切的死亡人数也在不断增多。

也就是说,仅在10-15年之间,哈萨克近一半的人口遭受了灭顶之灾,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正本清源 哈萨克斯坦致力于恢复历史正义

哈萨克斯坦总统哈斯穆-卓玛尔特·托卡耶夫2020年11月24日签署发布了《关于全面恢复政治清洗与迫害受害者清誉的委员会》的总统令,成立了全面恢复大清洗受害者名誉国家委员会。

根据国家元签署的法令成立的该委员会的主要目标,是为前苏联时期所有因前苏当局的政治迫害行为而含冤入狱、失去名誉的受难者们洗清罪名,恢复历史正义。在严格的监督下,恢复大清洗受害者名誉的调查研究工作涵盖了包括1986年12月事件在内的整个二十世纪的众多事件,其中对 1920 年至 1950 年的政治迫害活动中遭到镇压的人员情况的调查是重要的任务之一。

为此,委员会开展了复杂而系统的工作:

  • 首先开展了研究检索和收集分析工作。为了协调其工作,成立了一个项目办公室,成员包括科学家、研究人员和国家机构的代表。为了涵盖不同类别的政治迫害受害者,成立了三个科学小组,并按特定主题划分。此外,还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地区委员会。
  • 国家委员会共有425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其中260多名专家在地区委员会工作。他们在全国60多个国家和部门档案馆进行了广泛的工作,超过260万份文件和材料已被解密。
  • 国家委员会在现行立法框架内开展了具体工作,31.1万多名遭受政治迫害的人恢复了名誉。
  • 为了科学化研究成果,国家委员会编写了一套72卷的资料集。

20世纪政治迫害资料研究中心将继续开展政治迫害研究工作。

迄今已有超过 68.8万个与政治迫害受害者有关的案件和约 4.8万张登记卡从国家特殊档案馆转移到该中心。

中心将这些文件复制为数字格式,并形成电子储存。这些资料将为科学家、研究人员和民众公开。

前事不忘 后世之师

哈萨克历史中的悲惨一页,是不能与我们的民族身份分割看待的。正因如此,我们将永远铭记政治迫害和大饥荒受害者们的经历,并长久的纪念他们。

吸取历史的教训,我们将竭力不再让这种人间悲剧再次重现,这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我们的后人能够享有和平、幸福、公正和平等的未来。

【编译:木合塔尔·木拉提】

正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