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时报称中亚是中国的后院
文章称,首先,经过10年满怀恨意的争论,普京设法与中国敲定了一项协议,这似乎减轻了欧洲可能对俄关闭大门会造成的影响。第二,普京会见了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和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以敲定欧亚经济联盟(EEU)成立事宜。
但是,如果揭开事件表面,观察镁光灯和强颜欢笑之外的情况,事情很快就变得很明显:克里姆林宫的策略几乎没什么收效。
以中俄天然气协议为例。尽管事实上该协议成功签署是普京可以称为一个成就的事件,但此后浮现的细节描绘的图景明显对中国有利。
文章说,该协议被呈现为俄罗斯与中国之间一份平等的合作契约,这纯粹是假象。即便相关设施和天然气供应符合协议要求(而且可能出现相关细节,表明实际情况对中国更加有利),俄罗斯向中国供应的天然气数量也几乎达不到北京将从土库曼斯坦进口的天然气数量的一半。
文章称,事实上,中国在中亚的投资只会继续让俄罗斯恢复地缘政治重要地位的强烈愿望日益渺茫。因为,尽管俄罗斯的影响力只在东欧和南高加索大部分地区出现动摇,但该国已在中亚飞快地悄然丧失了经济霸权地位。
EEU几乎肯定无法发挥潜力,或者会作为苏联解体后又一个软弱集团而玩完。
相反,文章认为,会把中亚地区进一步拉向北京轨道的是中国在中亚的经济高潮和基础设施建设浪潮。
文章说,研究一下中国成功在上个月上海举行的亚信峰会上达成的协议。中国不仅设法继续扩大了与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合作,而且这个与中亚贸易额已超过俄罗斯的国家还拓展了与哈萨克斯坦的安全、水和经济协议。
就在亚信峰会闭幕后不久,中国-中亚输气管线网络的一条新管道上线,到明年将令输气速度差不多翻番。中国已在这个看似最需要莫斯科身影的地区成功包抄了俄罗斯。
当然,中国在中亚的持续扩张仍然面临一些障碍。这里的恐华情绪仍然盛行。
中国的地位可能会变得更加稳固,而随着脖子上挂着克里米亚这一财政负担的俄罗斯滑向衰退,情况更会如此。
文章称,无论普京对欧亚人身份和共同历史给予多少机会和呼吁,支配中亚前进方向的是中国的影响力,而非俄罗斯的新帝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