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石油贸易"东移"步伐加速
随着俄罗斯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因乌克兰危机恶化,欧盟和美国对包括油气企业在内的各类俄罗斯公司实施广泛制裁,俄罗斯因此寻求与迫切需要能源的中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俄罗斯能源部称,今年1-9月俄罗斯对中国的原油供应同比增长近45%,达到1,680万吨(日供应量45万桶);同期从波罗的海港口Primorsk的原油供应下降近20%至3,300万吨。 俄罗斯对欧洲的成品油出口一直在增长。该国国有企业Transneft计划用原油输送管道出口柴油,表明这种趋势可能继续。 俄罗斯原油出口下降的同时,用于国内炼厂加工的原油量则增长,8月时达到接近600万吨,创下苏联解体以来的高点。与此同时,该国炼厂正在进行现代化改造,投入规模达到550亿美元。 "在这些出口萎缩的地理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有很大的变化,流向西方明显减少,远东方向被放到优先地位--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这种趋势变化很容易会进一步加速,"咨询公司JBC Energy在报告中称。 俄罗斯日产原油超过1,000万桶,但大多数出口原油以布伦特原油基准价加贴水的价格销往地中海地区或西北欧地区,这让急缺资金的俄罗斯当局一直很是恼火。 分析人士称,对于俄罗斯企业而言,出口成品油利润更大。俄罗斯对炼厂进行现代化改造,已经侵蚀欧洲炼厂的利润,该国对欧洲的成品油出口已经增多。 俄罗斯对亚洲原油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量的16%左右,该国的目标是到2035年,将对亚洲的原油出口比重提高一倍达到三分之一。不过,俄罗斯面临输送管线运力不足的问题。 "通过向亚洲出口原油,并且减少直馏燃料油和真空瓦斯油的出口,俄罗斯会让欧洲炼厂面临原料供应不足。通过出口越来越多的超低硫柴油,俄罗斯会让(欧洲炼厂的)炼油利润受到冲击。其实,对欧洲来说,这可是祸不单行,"美国咨询公司ESAI Energy分析师Andrew Reed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