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中物流专线本月试运行
铁路专运线有望本月开通
驱车进入连云港港口,十分钟后行驶至港口庙岭作业区后方,毗邻陇海铁路和港口集装箱码头、散粮泊位,南侧距离集装箱码头前沿不到600米,便看见"连云港哈中国际物流基地"的露天大门。大门之后,便是哈中物流基地一期工程,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集装箱。刘斌表示,一期工程共22万平方米,主体已于2014年5月19日基本建成,有1763个集装箱位,拆装箱库2.3万平方米。
而在集装箱堆场之后,可以看见两条铁轨线向两端的尽头延伸,这便是哈中铁路专运线。"铁路专运线3.8公里,日均装卸能力10.2列,年最大装卸能力41万标箱。"刘斌说,这块地基本上算是港口好地块之一了,铁路专运线于2014年7月14日正式确定建设,9月25日即铺设完成。
"现在铁路已经全线铺通了,正在做扫尾工作,我们计划在今年1月18日试运行。"刘斌介绍。
中哈国际物流公司已实现盈利
在铁路开通前,由于公司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哈国际物流公司并未考虑盈利问题。但经过半年努力,刘斌表示:"公司不会亏损。我自己原先制定的目标是收支平衡,但现在已经有了利润。"
铁路线尚未开通,公司的利润到底从何而来?"利润是根据已有的场地做的自营业务。"刘斌说,公司本着边建设、边经营的理念,与将近20家的航运公司签订了货物仓储协议。2014年全年实现空、重箱进出场量达64585标箱,拆装箱量13738标箱,场地仓储货物在15万吨以上,进出库货物达70万吨。此外,公司还自行组建过境代理队伍,已成功代理发运100多个过境箱。
"哈方也没有想到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够迅速上量。"刘斌说,"2015年公司定的目标是力争做到20万标箱以上的集装箱进出场量。连云港作为哈方出海口岸,通过过境班列,可实现货物对流,以更好地利用铁路专运线。"同时,公司计划在2015年2月启动一种出口货物的集装箱班列的运作。"目前我们已经和哈方沟通过,接下来将成立一个控股子公司,来运作过境班列。"刘斌说。
打造成哈萨克斯坦过境中国唯一港口
依托哈中物流基地平台,连云港更多的机遇也接踵而来。
"我们未来要做保税物流。南京海关给我们5条支持政策,按照字面理解,哈中物流基地已经享受部分综合保税区待遇。"刘斌说,2014年8月,南京海关印发《南京海关出台支持连云港发展的相关措施》,涵盖了口岸开放、哈中(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建设、先行先试改革项目、"三互""三个一"口岸合作机制和深化区域通关等。其中,哈中(连云港)物流基地作为海关监管区,连云港海关以推动通关便利化为前提,通过推进关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合作和"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试点,以及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结合其以过境运输和国际中转为主的业务特点,拓展其保税物流功能。事实上,中哈国际物流公司正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和海关监管的政策支持,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货源、政策等条件,迅速将场站做成码头的后方堆场和B型保税的前沿中转基地。
刘斌说,享受通关便利化后,码头后方是22平方公里的金港湾物流园区,将整合规划建设上合组织成员物流园区,作为码头前沿的补充,强化在铁路运输、物流仓储、国际贸易、出口加工等方面的合作,形成一个阶梯式的保税物流链条。
据了解,中哈国际物流公司还有意做投融资平台,下一步将开展金融业务,目前公司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中国外汇总局已批准我们做离岸结算的外汇渠道。公司可以在境外融资,到国外银行去贷款。公司还可以做离岸结算,相当于把上海自贸区的一部分政策拿过来了。"刘斌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争取双方政府政策支持和运价补贴等方式,把连云港港打造成为哈萨克斯坦通过中国进出口过境运输唯一港口,建成海陆运输便捷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港区,形成陆海枢纽的中转站,最终发展成为互联互通及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
此外,一直困扰连云港的产业发展问题,似乎也能从本次哈中合作中找到出路。长期以来,尽管连云港依托港口发展,但是由于该市自身没有支撑港口发展的产业链,使得城市经济发展缓慢。依托哈中铁路专用线的开通,目前的设想是引入哈萨克斯坦的小麦,面向东南亚出口,形成匹配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