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暴跌背后的简单逻辑

哈通社阿斯塔纳1月13日电,据纽约时报中文网消息,起伏不定的石油行业,目前似乎正处于最新一轮颓势的早期阶段。去年6月以来,原油价格暴跌了逾55%,降至每桶50美元(约合310元人民币)。这是自2009年经济衰退的低谷期以来油价的最低点。
None
None

石油业分析师纷纷预测,油价可能会跌破每桶40美元,然后反弹。不过,就连持乐观态度的人士也表示,年底之前很可能无法达到每桶70美元的价格。 为何油价会下降得如此之快?为何是现在? 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关于供需关系的简单经济学原理。 过去六年里,美国的石油产量几乎翻了一倍,于是原本出口美国的部分石油需要另寻出路。曾向美国出口的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的原油,突然开始争夺亚洲市场,使得出产国被迫降价。 从需求方面来看,欧洲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正在走弱,而机动车的能效也正在提高。因此,对燃料的需求稍显落后。 谁能从油价下跌中受益? 每个开机动车的人都可以告诉你,最近几个月,每加仑汽油的价格下跌了1美元多(约合每升1.64元)。柴油、取暖油和天然气的价格也出现大幅下滑。总体来看,这相当于一次规模不小的减税--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每个美国普通家庭的荷包里都会多出至少1000美元。欧洲和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也将享受到类似的好处。 谁将蒙受损失? 首先是出产石油的国家和州。将面临经济--或许还有政治--动荡的石油国家,远远不止委内瑞拉、伊朗、尼日利亚、厄瓜多尔、巴西和俄罗斯。海湾国家很可能会缩小在世界各地的投资规模,或许还会削减对埃及等国的援助。 在美国,阿拉斯加、北达科他、德克萨斯、俄克拉荷马和路易斯安那将面临经济挑战。一些负债累累的规模较小的石油公司可能会倒闭,从而让贷款给它们的银行承压。 石油输出国组织遇到了什么情况? 就像其他大宗商品一样,石油的价格有升也有降。在过去,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欧佩克)经常削减原油产量来稳定价格。伊朗、委内瑞拉和阿尔及利亚正在敦促该组织如法炮制,但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及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其他盟国拒绝减产。与此同时,伊拉克实际上正在增加产量。 沙特官员表示,如果他们减产让油价回升,沙特就会失去市场份额,只能令竞争对手获益。 他们声称自己乐见油价继续深跌,但一些石油业分析师认为,这只是在虚张声势。 存在压低油价的阴谋吗? 当下阴谋论满天飞。就连一些石油公司高管都在私下里指出,沙特想要损害俄罗斯和伊朗的利益,美国也是如此--这样的理由足以让两个石油生产大国去压低油价。毕竟,20世纪80年代油价的不断下跌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苏联的解体。 然而,并没有证据来支持这些阴谋论,而且沙特阿拉伯和美国很少能够顺畅地相互配合。 除此之外,考虑到石油公司需追逐利润并要对股东负责,奥巴马政府实在难以协调数以百计的油企的石油开采工作。 油价何时可能反弹? 不会很快。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石油产量仍在增加。很多华尔街投行预测,油价在未来几个月兴许会跌至每桶40美元。 不过,原油产量可能会在下半年开始减少,价格到时候也会开始反弹。在石油的发展史中,起起落落总是反复上演。

正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