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背后的国家意志
2014年11月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了第八次会议,国家主席与该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了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在11月8日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等与互联互通有关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又据最近媒体报道,"一带一路"规划已经获批即将正式出台。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倡议,是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期间的2013年9月7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提出的。同年10月,习近平又在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之后,有关"一带一路"的倡议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与热议。
从中央财政领导小组专门讨论"一带一路",进行顶层设计开始,标志着"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从构想转向具体推行务实合作阶段 。因此,我认为应该对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其中涉及的问题甚多,但首先要弄清楚提出该战略构想的国内外背景,中国意欲何在。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分析。
从国际背景来看,"一带一路"构想符合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要求。
金融危机后,特别是近几年,欧美等发达国家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就以与中国相关联的周边国家来看,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也已提出了很多战略设想,如美国提出的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协定(TPP)与希拉里2011年9月提出的绕开中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俄罗斯倡导的"欧亚经济联盟"、"跨欧亚发展带"、与"北方海上之路";蒙古国提出"草原丝绸之路"等等。另外,亚太地区的自贸区与各种形式的经济圈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也都在发展。
在上述情况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项十分及时的大战略。
从国际经济合作与战略视角来考虑,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有两个重要问题是十分值得我们思考与着力硏究的。
一是在努力建立自贸区的同时,要积极推进共建交通基础设施的战略,形成四通八达的基础设施大通道网络。实施这个战略的有利因素是我国有充足的资金,有相关基础性的技术,如高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这些方面都有迫切需要。
二是作为海洋大国的中国,要为建立海洋新秩序作出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应起到主导作用。换言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要使其服务于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海上丝绸之路在建设过程中,应建立起多元化的合作机制:如维护海上运输的安全机制;自贸区的合作机制等等。
从国内背景来看,"一带一路"的建设,是我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一项重大政策。
2013年11月12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指出:"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对推进我们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意义表现在:
第一,适应对外开放格局调整趋势的要求。过去较长一个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后中国仍会坚持扩大沿海地区的开放。随着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的战略,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开放步伐也需要加快。与此同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开放的北移趋势也已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应该形成西北、成多层次、全方位、多边的开放格局。
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中国沿边地区,特别是西北、东北三省,新疆与内蒙对外经济活动取得了很大发展。因此,在开放北移,实行沿海发展战略同时,辅之以沿边发展战略时,首先要考虑以上省区的开放。
第二,从沿边战略来看亚太地区的重要性。中国西北、东北三省,在实行沿边发展战略,加速对外开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优势,积极地加强与亚太地区各国的合作。这样,既可加速沿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又可对推动亚太地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一带"主要涉及的省份有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四川、云南与广西等西部9省区,内蒙古自治区也可算入"一带"范围。考虑到东北三省特别是黑龙江省与俄东部地区有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加上西伯利亚大铁路建设等关系,也是"一带"的重要沿线地区。"一路"主要涉及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东部5省。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中国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实现从引进来到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的重大政策的转变。从当今与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看,中国经济不可能像以前一个时期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增速放缓会是新常态,但是,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就要通过强化实施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努力推进走出去政策,通过输出过剩产能等,实现我国经济从整体上完成一次新的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规划如能顺利实施,就可以大大促进上述转型升级的实现。
特别要指出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总数达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与29%。沿线大多数是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它们普遍处于发展的上升期,因此,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规划实施,有利于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极。对中国来说,扩大对外经贸合作空间,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增长。
第四,从安全因素考虑,"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有利于我国减少对南中国海与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从而会降低风险程度,在这之前,中国对外贸易运输60%以上、能源进口运输90%以上需经过马六甲海峡。"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新疆地区稳定。解决新疆地区长治久安,除了对恐怖分子严厉打击外,从根本来说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失业。另外,还应看到,东、西部地区平衡发展对国家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性。1990年到2000年,东、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由上世纪80年代的2.16倍扩大到2000年的3.11倍,2005年继续扩大到3.64倍,2008年为4.32倍,2012年为3.77倍。目前,在全国4万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东部8省区占85%,中西部地区仅占15%;在全国引进的1200亿--1300亿美元外资中,东部地区占1000多亿美元,中西部地区仅占200亿--300亿美元。(参见《国际石油经济》,2014年,第11期第1-2页)"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
简而言之,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的背景来看,体现了中国三大战略思想:适应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从长远考虑培育与提升我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以及新的竞争优势;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经济外交的重要平台,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新一轮全方位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