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敦促中国放宽市场准入

美国与中国于华盛顿举行的此次内阁级会谈在双边投资协定等几个关键经济问题上都鲜有进展。该投资协定在两年前引发了两国将迎来重大商业新机遇的预期。
2013年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的目的是让市场力量在中国经济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些政策蓝图、投资协定谈判的恢复和其他信号引发了美国方面的乐观情绪,美国企业以为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进入中国14亿人口消费市场的良机。尽管中国早在2001年就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但中国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对海外投资开放。
美国全国对外贸易理事会(National Foreign Trade Council)主席赖因施称,中国作出的那些表态让人认为形势将向好的方面发展。但他表示,现在看来形势出现了倒退,情况没有变好而是变糟了。
中国经济当前降温的速度快于预期,在重大政策改革没有得到推进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正面临困境。中国经济以前的两位数增速严重依赖出口,出口在推动中国一举成为全球经济强国方面功不可没。
现在,海外市场的疲软、房地产和制造业的过度投资以及有问题的信贷策略正在迫使中国政府将增长目标下调至数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似乎在暗示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可能会低于目前7%的目标水平。
楼继伟通过翻译表示,要注意到中国政府目标本来就是运行在7%左右,并不是必须达到7%以上。
鉴于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美国官员们担心,中国政府可能会继续依赖借贷、出口以及虽有利于推动短期增长但却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并且可能削弱长期发展前景的汇率政策。
美国财长雅各布•卢说,在这个关键的改革阶段推进之际,中国的经济增速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正在放缓。
卢对中国官员表示,他关心的是,中国政府打算如何平衡维持短期经济增长和推进重要改革的目标。他知道,从根本上而言全面实施改革是维持长期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美国企业抱怨称,新规定和监管要求(包括安全和反垄断法规)意味着中国市场趋于封闭,而非开放。美国企业表示,他们发现,在改革措施宣布后,市场准入渠道并未拓宽,中国针对外资存在不公平待遇,新开放领域也寥寥无几。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一项安全法规,要求美国金融机构提交软件源代码,这将让政府彻底了解银行业交易,使中国企业可以接触到自营交易系统和产品。在美国的压力下,中国搁置了该法规,但其前景仍不明确。
同时担任美中经济和安全审议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主席的赖因施称,预计上述原则将应用于多个行业。
美国商会首席中国顾问王杰表示,中国就市场开放问题向美国商界传递了含糊不清的信号。
王杰表示,美国商界在高标准双边投资协定上有着重大利益,同时也严重关切产业政策和新的国家安全措施情况,这些政策和措施可能导致双边投资协定规定的市场开放变得无效。
同时,中国则反驳称中资企业在进入美国市场时也受到限制。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通过翻译表示,总体来说美国投资环境良好,但一些贸易壁垒也确实存在,尤其是中国企业享有某些优势的领域,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等。他表示,中国移动的电信牌照申请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国企也面临各种限制。
美国也限制外资进入涉及本国国家安全的行业,但美国企业表示,中国安全法草案的定义过于宽泛,文化安全、农业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等都囊括其中。这实际上是将中国大部分经济领域排除在国际投资之外。
张向晨表示,中国政府将认真考虑相关利益方的担忧,立法时尽力在国家安全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间取得平衡。
美国对中国网络间谍活动的担忧不断加剧,与上述对话相比,这个问题在会谈中更为突出。美国政府警告称,中国政府支持的黑客行为可能会损害美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美国财长向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及其他高级官员表示,美国依然对中国政府支持的、针对美国公司的商业机密及专利技术的网络窃密行为深感担忧。
他说,这种活动不符合网络空间可以接受的国家行为规范。
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也通过翻译表示支持中国与美国及其他国家展开合作,制定网络信息共享的国际准则。
杨洁篪表示,中国政府将与美国及其他国家合作,本着坦诚的精神妥善解决相关问题。
不过,尚不清楚北京方面是否准备恢复美中网络安全工作组的活动,在去年5月美国检察官起诉五名中国军人网络窃密之后,中国暂停了这一旨在解决网络问题的特别工作组的活动。
对话成果寥寥的部分原因在于,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成为国家领导人之后首次正式访美的序幕。在围绕网络安全及南中国海(中国称南海)海事纠纷的紧张关系加剧之际,这次对话似乎更多的在于管控双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