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亚洲原油供求天平偏向买方
供求平衡的改变已经影响了主要生产商的地区市场份额。此外,伊朗本周达成核协议之后,该国的原油供应有望全面回归市场,未来石油市场的竞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原油消费者主要是那些将原油提炼成汽油、航空煤油等产品的炼厂,在这个"新常态"时代,他们也面临着两难选择:是坚守跟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们(主要来自于中东)签订好的数年合同,还是从现货市场上以更划算的价格购买原油、但承担供应安全风险?
亚洲的炼油厂距离石油主产区都很远。以前,他们最多95%的原油进口都来自于跟可靠产油商签订的长期合同,例如石油巨头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
这保证了亚洲炼厂能够持续得到原油供应,但也使得他们不能像欧美同行那样方便地利用市场价格下跌的良机。现如今,一些僵化的市场结构正在崩塌,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较去年夏季已累计降低了47%,至每桶58.00美元以下。这是不容忽视的巨大降幅。
花旗集团大宗商品研究部门全球主管莫尔斯表示,这是买方市场,亚洲尤其如此。他说,亚洲炼油商让一些合约失效或重新商定条款,在现货市场采购更多石油。
可能的最终结果如下,油价将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亚洲炼油商的购买习惯,它们的采购对亚洲实物石油市场构成支撑;二是竞相寻找买家的石油生产商的市场份额。
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远东地区,这里曾经有中东地区石油生产商最忠实的客户。一家著名的石油贸易商称,几家日本炼油商计划降低对长期合约的依赖,将长期合约在石油进口中所占比例从90%以上降至70%左右。一些韩国炼油商将长期采购合约所占比例从75%左右降至50%。
竞争加剧也使买方获得更优惠的合约条款。印度炼油商已经让几家中东生产商承担石油运输的成本和风险,而通常情况下这是由买方承担的。俄罗斯国有企业Gazprom Neft今年开始允许中国买家用人民币、而非美元进行支付。
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俄罗斯首次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当月最大的原油供应国。沙特阿拉伯也将印度最大原油供应国的宝座输给了尼日利亚,四年多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
更多南美原油正在被运到亚洲。贸易数据显示,印度私营炼油厂目前30%-40%的原油进口以及其他重质石油进口都来自该地区,而十年前这一比例不足3%。重质石油更难冶炼也因此较便宜,许多亚洲炼油厂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先进的炼油厂来处理重质石油。
不过,石油交易员和买家暗示,没有炼油厂会冒险将长期原油采购量砍去超过20%-30%。
一名交易员称,理智的人都不会想要取消从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Aramco)购买原油,除非他们别无选择。
在关键的中国市场,中东石油进口份额长期以来一直在增长。据英国石油公司(BP)《世界能源统计》的数据,去年中国的进口石油有46%来自中东,相比之下2003年这一比例为40%。这有助于弥补中东石油在美国和日本失去的市场,这两个市场的中东石油进口量较2003年下降了大约25%。
分析师称,尼日利亚、安哥拉、委内瑞拉和俄罗斯等石油供应国无法像沙特等中东石油国那样提供长期供应保障。
技术制约因素意味着炼油厂经常会选择维持久经考验的石油来源。当伊拉克新的Basra重质原油6月份被开采出来时,该重质油的价格大打折扣,原因是炼油厂无法很快适应这种新原油。即便是作为应急储备(这是油价主要的支撑因素),中国和印度仍会选择更适合其炼油厂的中东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