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谈两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治国理政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经济发展质量。早在宁德工作期间,面对宁德这样一个亟待发展的欠发达地区,他就把发展质量放在了首位。当年在规划闽东的工业发展时,他就指出:"闽东发展的动力在于工业,工业上主要是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两者一手抓,不可偏废......没有好效益的,一个项目也不能上,特别要注意绝不能为了出政绩而盲目上项目。"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他提出:"我认为,应该在追求更高效益的基础上来促进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后来到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理政,面对浙江粗放式经济增长的问题和挑战,他旗帜鲜明提出:"我们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现在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温饱,而是为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不能光追求速度,而应该追求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
2012年当选总书记后,习近平在治国理政中高举质量和效益的旗帜,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提出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来。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我多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好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同时,我也反复强调,我们要的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要的是以比较充分就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的发展。"总书记也提出,看经济形势好坏"要看有没有质量和效益,就是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这才是我们要的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中国经
济正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的科学判断,并提出了坚持质量第一、推动质量变革、建设质量强国、增强质量优势等重要观点,质量贯穿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高质量发展是总书记治国理政一以贯之的追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时势所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事实的确如此。
从中国经济发展现实看,规模与速度已经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质量与效益成为突出问题。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美国低7万亿美元,但比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多6万亿美元,规模优势尽显。按照我们的测算,2027年左右中国现价GDP就可以超过美国。从速度来看,目前经济增速虽然下行,但仍然高于绝大多数国家。可
举一例,人类发展到现在,只有中美两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达到10万亿美元数量级,美国是在2000年超过10万亿美元的,随后其经济增速基本维持在2%左右。中国在2014年超过10万亿美元,经济增速维持在7%左右。这就像两艘相同吨位的航空母舰,美国的速度是2节,而我们却能保持7节,优势明显。与此同时,质量不高、效益不好、创新能力不强、环境不友好等问题更加突出,必须通过推动高质量发展加以解决。
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重点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无论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还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都需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
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看,党的十九大规划了两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是基础,国家强,经济必须强。经济强,规模是基础,质量是关键。尤其当前世界正迎来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科技实力、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等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光靠规模已经无法在国际竞争中胜出,必须转向抓发展质量,抓创新发展。
从经济发展规律看,高质量发展也是一国经济迈向成熟阶段的必然之选。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Hollis B. Chenery)将一国经济发展分为六个阶段,在经历了高增长的起飞阶段和成熟阶段后,经济将进入大众高额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发展质量成为首要主题。而从先进国家的发展看,在经历一个高速发展期后转入高质量发展是这些国家普遍经历的过程。
推动高质量发展恰逢其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201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大势的科学判断,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稳是总基调,是大局。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顺利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要条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增速进入下行通道,经济增速从10%以上一路下行至2016年的6.7%。但自2015年第一季度以来,经济连续12个季度运行在6.7-7%的区间,经济增长在连续下行后开始趋稳,顺利实现了经济从高速向中高速的调整,也为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经济下行趋稳的过程中,中国就业一直保持平稳增长,2013-2017年,城镇新增就业连续五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在5%左右,就业岗位的稳定为追求经济质量有所进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结构优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钉钉子的精神扎扎实实推进结构调整,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实现了过去许多想调而没有调成的结构。
这些结构性变化有很多是对几十年发展中形成的旧结构的趋势性扭转,意味着中国经济出现了深刻的改革性变革。经济结构优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结构调整也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加大。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0年的50.9%增加到2016年的56.2%。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1年的9.1%逐步增加到2016年的12.4%。2005年1个百分点GDP增长新增的就业大概是80万人,现在1个百分点GDP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机会提高到190万人。经济正呈现出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的"以比较充分就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中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也开辟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
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涉及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到理念、从战略到战术的全方位的变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我们过去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些理念、战略、行动都已不再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必须做出全方位的调整。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的缘由。
在思想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也是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思想,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经济发展才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牢牢坚持以这一思想为指引,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适应中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坚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
在理念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五大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在导向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差别在于资本主义国家是以资本为中心,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中国是以人民为中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决定了提高质量和效益必须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变化,按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来发展生产,提高生产力。
在行动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包括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和经济体制。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文章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宏观经济教研室主任 陈启清
来源:人民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