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塞梅核试验场周边地区全面恢复决议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备受核试验摧残的哈萨克斯坦塞梅地区的全面恢复决议,获得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

据哈萨克斯坦外交部消息,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开展国际合作和协调行动,以促进哈萨克斯坦塞梅地区人民康复、环境恢复和经济发展的决议。
这是联合国大会针对塞梅地区发布的第11份决议。第一份联合国决议是在1997年通过的。
联合国85个成员国签署了此次通过的联合文件。
这份专门针对哈萨克斯坦塞梅地区的联合国决议,清楚地表明了国际社会对核试验对人民、特别是幼儿和其他弱势群体的生命和健康造成的长期后果的关切。
决议着重强调了哈萨克斯坦政府在分配内部资源以满足塞梅地区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外,该文件还呼吁国际社会协助哈萨克斯坦制定和实施特别方案和项目,为受核试验长期影响的人口提供治疗和服务,并努力确保塞梅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前苏联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于哈萨克斯坦建立了塞梅核试验场,并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至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总共进行了468次爆炸。长期的核试验导致了大片的土地受到了污染,超过了一些欧洲国家的面积,并造成至少一百五十万人的生活和健康受到核试验的严重影响。
1991年独立后,哈萨克斯坦于当年8月29日宣布永久关闭塞梅核试验基地,并放弃了从苏联继承的世界第四大核武器库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在塞梅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条约,根据该条约,整个中亚成为无核武器区。
2009年,在哈萨克斯坦的倡议下,联合国大会宣布8月29日是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关闭日和禁止核试验国际日。
2023年,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签署了《关于塞梅核安全区》和《关于就塞梅核安全区、环境和电能问题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部分法律和条款进行补充修改》法案。
哈萨克斯坦国家核中心自2008年开始,对前苏联遗留的塞梅核试验场及其周边地区土地进行了大范围的检测,总检测次数超过200万次,送检土壤样本超过5000份。
经过细致的分析和评估,目前已对受污染区域的具体范围做出了规划。
为了能够有效地管理这一受污染区域,计划在这一范围内建立塞梅核安全区,划定相关界限,区分受污染土地与可以利用的正常非污染土地。
安全区将帮助恢复前核试验场的领土,收集、存放和处理试验场领土上的放射性废物,并使该地区逐步恢复经济流通。
【编译:木合塔尔·木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