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底管理局:深海绝不能沦为稀有矿物开采的蛮荒之地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据联合国新闻处消息,在全球竞相探测海底、开采高价值稀有矿物之际,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莱蒂西亚·卡瓦略警告说,深海属于全人类,而非任何单一国家或企业。她呼吁各方共同努力,确保这一潜力巨大的资源不被滥采,避免深海沦为“无序开采的蛮荒之地”。

为庆祝国际海底管理局成立30周年,卡瓦略在接受《联合国新闻》的专访时指出,尽管美国今年早些时候在国际水域发布了深海采矿许可命令,但作为非国际海底管理局成员国,美国目前“在单打独斗”。
她表示:“世界其他国家团结一致,坚定支持法治和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权威性,国际海底管理局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大国’——我们拥有专业知识,法律赋予我们权力,我们肩负着全球使命。”
卡瓦略强调,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深海资源不属于任何国家。她同时邀请美国加入国际海底管理局,共同参与全球深海治理。
规范采矿,防止“无政府状态”开发
国际海底管理局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立的一个专责机构,负责监管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底区域的矿产资源开发。该机构总部位于牙买加金斯敦,致力于确保深海资源作为“全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得到公平、可持续和和平利用。其核心职责包括颁发勘探和开采许可、制定技术和环境标准、监督合规情况,并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从深海资源开发中受益,同时保护深海生态系统免受破坏。
为应对日益增长的深海采矿兴趣,国际海底管理局正在制定一套全面的采矿法规,旨在为未来的商业活动设立标准,同时确保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卡瓦略说:“我们正努力防止深海成为无政府状态下的开发荒野。”
根据联合国《2025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截至2024年,国际海底管理局已向20个国家的21家实体颁发了31份海底矿产勘探合同。目前尚未批准任何商业开采计划,因为相关国际法规尚未最终敲定。但各国可在本国领海或“专属经济区”内开展深海采矿活动。
报告指出,即便国际法规出台,深海采矿企业仍将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高昂的资本投入、运营成本,以及相较陆地采矿更复杂的技术不确定性。
“我们最后的边疆之一”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纪念国际海底管理局成立30周年的致辞中表示,国际海底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这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载明的基本原则,“必须继续指引我们的行动”。
古特雷斯呼吁全球携手,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加强海洋治理方面深化合作。他强调,深海蕴藏着巨大潜力,但开发必须建立在科学、谨慎和责任的基础上。
他说:“在这一重要时刻,让我们以科学为依据推进合作,为全人类守护海洋未来。”
推动科研与共享:生物样本库计划启动
除在牙买加金斯敦总部举行的年度会议上推进采矿法规外,国际海底管理局上月还启动了“深海生物样本库”项目,旨在促进科研成果的保存与共享。
该项目将收集并保存海底样本,重点惠及发展中国家。卡瓦略表示,相关研究不仅关注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潜力,也致力于保护深海生态系统、研究生物多样性与遗传资源。
她说:“我所畅想的未来是一个关心、珍视并悉心守护深海的未来,国际海底管理局的前景将更加稳固、强大、广阔和充满智慧——我们的认知也将远超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