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报告: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缺乏安全饮用水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据联合国新闻处消息,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2025年世界水周期间发布的新报告指出,尽管过去十年全球在用水与卫生方面取得进展,但仍有数十亿人无法获得基本饮用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服务,致使其面临疾病与社会边缘化的风险。报告强调,不平等问题持续存在,弱势群体处境尤为艰难。

题为《2000-2024年家庭饮用水与环境卫生进展:不平等问题特别报告》的研究显示,全球进展仍不均衡,主要差距依然显著。低收入国家、脆弱地区、农村社区、儿童以及少数民族和土著群体成为最落后的群体。
基础卫生服务缺口大
报告显示,尽管自2015年以来全球取得进展,全球仍有四分之一人口(约21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管理的饮用水,其中1.06亿人甚至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34亿人缺乏安全管理的环境卫生服务,3.54亿人仍被迫露天排便;此外,17亿人缺少基本家庭卫生设施,6.11亿人无法获得任何卫生设施。
国家间发展不平衡
报告指出,最不发达国家居民无法获得基本饮用水和环境卫生服务的概率达其他国家的两倍多,而缺乏基本卫生设施的可能性更是高达其他国家的三倍以上。
在脆弱环境中,安全管理的饮用水覆盖率较其他国家和地区低38个百分点,这凸显出不同区域间的显著不平等。
城乡差距持续存在
报告显示,尽管农村地区居民的处境有所改善,然而其整体发展仍显著落后于城市地区。2015年至2024年间,农村安全管理的饮用水覆盖率从50%上升至60%,基本卫生设施覆盖率从52%攀升至71%。而相比之下,城市地区在同一时期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覆盖率则增长乏力,陷入停滞。
女性群体面临多重挑战
来自70个国家的数据显示,尽管大多数妇女和青春期少女能够获取经期卫生用品和私人更换场所,但许多人仍因物资匮乏而无法按需频繁更换。
15至19岁的青春期少女在经期期间参加学业、工作和社交活动的可能性普遍低于成年女性。
在大多数有数据可查的国家,妇女和女孩是家庭取水的主要承担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亚和南亚地区,许多女性每天需耗费超过30分钟用于取水。
目标进展预警
距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截止期限仅剩五年,要实现2030年消除露天排便及普及基本饮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服务的目标,必须大幅加速行动。然而,普及安全管理的服务这一目标,已愈发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