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纪念国际雪豹日:守护“高山幽灵”的家园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10月23日是国际雪豹日,这一天旨在保护这种神秘而优雅的大型猫科动物。值此之际,哈通社回顾了“高山幽灵”的传奇历史及哈萨克斯坦为保护雪豹所作的努力。
雪豹最早由法国博物学家乔治-路易·勒克莱尔·德·布丰于1761年首次记载。在此之前,中亚各民族早已称其为“irbis”或“ilbirs”,视其为力量与勇气的象征。据考古发现,这一物种在蒙古和阿尔泰山脉一带的化石可追溯至150万年前。
雪豹之所以被称为“高山幽灵”,源于它能在岩石丛中悄然消失的能力,成为世界上最难以研究的猫科动物之一。在哈萨克斯坦,雪豹分布于阿尔泰、天山、塔尔巴嘎泰、绍尔和准噶尔阿拉套等山脉,主要栖息地包括伊犁-阿拉套国家自然公园、阿勒腾耶米勒国家自然公园、阔勒赛湖群国家公园、卡屯-卡拉盖国家公园和阿克苏-贾巴哈勒国家自然公园。

在哈萨克文化中,雪豹象征着力量、勇气与独立。它的形象出现在阿拉木图市徽、纪念币和钞票上,也是2011年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吉祥物。此外,国家最高荣誉之一的“雪豹”勋章亦以雪豹为标志,首都职业冰球队同样以“Barys”命名。
然而,受栖息地破碎化、偷猎及猎物数量锐减影响,20世纪雪豹数量大幅下降。到1995年,哈萨克斯坦境内仅剩约80至100只。为此,政府先后实施了《雪豹保护国家行动计划(2015–2024)》和《雪豹保护战略(2011)》等项目,致力于恢复种群数量。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指出,哈萨克斯坦是雪豹跨境迁徙的重要通道,其雪豹种群对国际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 “研究雪豹不仅有助于其保护,还能评估山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并识别潜在威胁,这些生态系统正是当地社区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过去十年间,保护工作显著加强。全国14个保护区共安装了290多个红外相机和28台热成像设备,用于实时监测;约70%的雪豹栖息地已纳入国家保护范围;同时,为11只雪豹佩戴了卫星项圈以追踪活动。

雪豹只是哈萨克斯坦生态战略中的一环。自独立以来,国家将野生动物恢复列为国家优先事项,成功重引入了野驴、赛加羚羊、普氏野马以及突厥虎等濒危物种,展现了哈萨克斯坦在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维护方面的持续承诺。
【编译: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