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哈萨克斯坦今年人均GDP居后苏联国家首位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方面,哈萨克斯坦已跃居后苏联国家之首。

根据IMF预测,2025年哈萨克斯坦人均GDP将达到14,770美元,超过俄罗斯的14,260美元和土库曼斯坦的13,340美元。作为对比,中国的人居GDP为13,690美元。
在榜单中,紧随其后的是格鲁吉亚(9,570美元)、亚美尼亚(8,860美元)、摩尔多瓦(8,260美元)、白俄罗斯(7,880美元)、阿塞拜疆(7,600美元)、乌克兰(6,260美元)、乌兹别克斯坦(3,510美元)、吉尔吉斯斯坦(2,750美元)和塔吉克斯坦(1,430美元)。
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这一排名不仅是一项重要经济成就,也标志着其发展速度加快、区域地位进一步巩固。

IMF数据表明,2025年哈萨克斯坦人均GDP将显著增长至14,770美元。该指标在按当前价格计算的同时考虑了物价水平和通胀因素,被视为衡量经济福祉的重要参照。传统上被认为是后苏联经济领头羊的俄罗斯人均GDP预计为14,260美元,而能源资源丰富的土库曼斯坦为13,340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哈萨克斯坦的人均GDP也高于中国的13,690美元。
这些数据反映出区域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明显差距。哈萨克斯坦不仅排名领先,还保持着稳步提升的势头,超越了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传统经济强国,甚至超过了中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
多重因素推动哈萨克斯坦经济跃升
哈萨克斯坦的这一成就得益于多方面因素,为其经济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并巩固了其在地区的竞争力。
哈萨克斯坦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铀及其他矿产资源储备,能源与矿产出口依然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近年来,哈萨克斯坦积极推动出口多元化,发展原材料深加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
持续推进的营商环境改革,吸引了更多外国投资,并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国家发展计划的实施推动了经济现代化和竞争力提升,对交通、物流、技术等领域的投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教育、医疗和社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改善了民众生活水平,反过来带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张。
地处欧亚交汇的战略位置,使哈萨克斯坦在区域和全球经济格局中具有天然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与俄罗斯、中国、欧盟等伙伴的务实合作,进一步增强了经济潜力。
此外,哈萨克斯坦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宏观经济稳定性,表现为低通胀、坚戈汇率稳定以及预算平衡。国家银行与政府的政策在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有效保障了经济运行的稳健。
【编译:阿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