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光影:哈通社105周年公布珍藏历史影像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作为哈萨克斯坦最具历史的新闻机构之一,哈萨克国际通讯社(Kazinform)在其105周年之际,从档案中精选并修复了一批自1929年起记录政治、经济、教育、卫生、体育、文化及社会生活的重要历史照片。这些影像不仅展现了工业、建筑、农业等领域的发展,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文记忆。

从突厥斯坦铁路到二战时期的坚守
首张归档于1929年的影像,记录了突厥斯坦—西伯利亚铁路(Turksib)的建设与启用。该铁路于1931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初期因建设速度快、技术要求简化而性能有限,但预留了后续扩容空间。1938年起,老式蒸汽机车逐步被现代化型号替换,大幅提升了运输效率。二战爆发后,铁路全面转入军用模式,优先保障军需物资运输,并在战时沿线新建约240处设施,包括阿拉木图电厂和车厢修理厂。


罕见政治与文化历史瞬间
档案中保留了年轻时期的萨达姆·侯赛因与哈萨克斯坦外交官合影,以及迪恩穆罕默德·库纳耶夫的工作与家庭生活照。还有1956年在突厥斯坦霍贾·阿赫梅特·亚萨维陵墓进行修复的珍贵画面,记录了1937—1941年间工匠们砌砖、女工和泥的场景。





社会文化与农业发展的记录
20世纪50年代的影像中,有彼得罗巴甫尔书店人头攒动的场景,也有图书馆员为牧民挑选书籍的照片。1953年,江布尔州一农庄首次安装风力水泵的消息通过哈通社传遍全国。1954年起,全国掀起开发处女地和休耕地的浪潮,到1960年,哈萨克斯坦的小麦播种面积占全苏总面积的30%,1956年首次上交超过10亿普特(约1630万吨)粮食。同一时期,种植玉米的项目被大力推广。




国际合作与地方特色
1955年,苏中签署《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五周年之际,哈通社与新华社联合报道了中国第一家汽车厂建设情况,显示出两家通讯社早期合作的渊源。档案中还保留了1951年西哈州骆驼养殖场的照片及养殖数据。


标志性工程与城市记忆
麦迪奥高山溜冰场因地处海拔1691米而闻名,其建设始于1966年,1972年竣工,采用先进的制冰技术保证冰面质量。1973年,苏共中央总书记视察了新建的防洪坝和麦迪奥冰场。20世纪80年代,阿拉木图地标——阔克托别电视塔落成启用,当时位列全球第四高电视塔。



渔业与海洋文化的影像
档案还收录了1927年起阿特劳州渔业集体农庄的照片,以及1950—1980年代捕捞自里海的巨型鲟鱼影像。其中包括1959年鱼罐头厂员工处理鲟鱼的场景,以及1960年渔船出海作业的瞬间。


这些影像不仅是哈通社新闻工作的见证,更是哈萨克斯坦百年来社会变迁与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译: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