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组织称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创下历史新高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据联合国新闻消息,世界气象组织周一发布的最新版《温室气体公报》指出,2023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再度飙升,创下历史新高,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暖趋势。其中,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积累速度之快,已经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在短短20年间增加了11.4%。
《气象组织温室气体公报》是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旗舰出版物之一,旨在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提供信息,重点报告温室气体浓度,而非排放水平。《温室气体公报》是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排放差距报告》的补充。这两份报告都已在第二十九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之前发布。
关键数据与趋势
公报指出,2023年期间,大规模植被火灾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森林碳吸收减少,加之化石燃料持续排放,是造成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此外,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也加剧了这一趋势,导致陆地碳汇的效率进一步降低。
公报显示,2023年全球平均地表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420ppm(百万分之一),甲烷浓度为1934ppb(十亿分之一),氧化亚氮浓度为336.9ppb。分别为工业化前(1750年前)水平的151%、265%和125%。许多温室气体都是长寿命气体,即便未来迅速减排至净零,其对气候的加热效应仍将延续数十年。
气象组织秘书长绍罗警告说:“我们离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越来越远。温室气体浓度的每次上升都是气候风险的进一步加剧,温度每升高0.1摄氏度,都会对人类和地球产生深远影响。这些数字不是简单统计,更反映了全球气温的切实上升。”
气候反馈与生态危机
报告指出,气候系统的自然变化加剧了温室气体水平的波动。例如,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植被干燥和野火,进而降低森林等碳汇的吸收效率,导致更多二氧化碳滞留在大气中。
气象组织副秘书长巴雷特强调,自然气候变率在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气候变化本身正在导致生态系统成为更大的温室气体来源,这种情况可能形成“恶性循环”,野火会向大气释放更多的碳排放量,而海洋升温可能会减少二氧化碳吸收,进一步加速全球变暖。
公报援引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数据指出,1990年至2023年间,长寿命温室气体引发的辐射强迫(即气候加热效应)上升了51.5%,其中二氧化碳约占这一增幅的81%。持续排放使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积累,导致全球温度不断攀升。
二氧化碳作为长寿命温室气体,即便未来将排放量降至净零,其对全球气温的升温作用仍可能持续几十年。
国际社会须共同努力
随着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气象组织呼吁全球加强碳-气候反馈机制的研究,并提醒各国不要低估森林和海洋等碳汇的关键作用。这一挑战将决定未来气候稳定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气象组织强调,全球大气监视网将继续对温室气体和其他大气成分进行系统观测和分析,为国际社会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同时,各国政府也应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力度,确保全球气候治理取得实效。
关于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最重要的单一温室气体,约占气候变暖效应的64%,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和水泥生产造成。
甲烷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可存留十年左右。在长寿命温室气体的升温效应中,甲烷约占16%。排放到大气中的甲烷大约40%来自自然源(如湿地和白蚁),大约60%来自人为源(如反刍动物、水稻种植、化石燃料开采、垃圾填埋和生物质燃烧)。
氧化亚氮既是强效温室气体,也是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它约占长寿命温室气体辐射强迫的6%。排放到大气中的氧化亚氮既有自然源(约60%)也有人为源(约40%),包括海洋、土壤、生物质燃烧、化肥使用和各种工业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