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趋势改变行业格局:哈萨克斯坦布局石化深加工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根据近期通过的《2040年前石油加工业发展构想》,哈萨克斯坦计划为该领域吸引190亿美元投资,用于炼油厂现代化、建设新生产设施以及打造科研基础。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升级改造,而是将长期以来相互割裂的生产、加工和科研环节整合为一个系统的实际举措。目前,这类工作已通过具体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例如,阿特劳州的“KPI Inc.”天然气化工综合体正利用田吉兹油田的乙烷生产聚丙烯。下一步的斯莱诺综合体则聚焦聚乙烯生产,加之中国的中石化和俄罗斯的西布尔参与合作,预计为当地带来技术与出口潜力。
尽管面临诸多风险,这些举措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结构。哈萨克斯坦石化产业已不再被视为“生产链的延伸”,而是开始进入能够与全球领先企业竞争的领域。
在这一进程中,行业正在从追求数量向重视知识产权转变——催化剂、复合材料、特种塑料以及面向高科技产业的化学品正逐渐成为重点。这一趋势由全球主要参与者推动: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在2023年扩展面向汽车与能源领域的工程塑料生产线;利安德巴塞尔(LyondellBasell)在2024年将使用回收与可再生原料生产的聚合物产量提高了65%;作为哈萨克斯坦战略投资者之一的西布尔则在喀山启动了全周期催化剂生产。从沙特阿拉伯到欧洲、中亚,行业整体正沿着从原料向技术升级的方向发展。
这一转变背后的原因同样明确。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7年全球石油消费将稳定在每日1.04亿至1.05亿桶的水平。换言之,以原料为主的增长模式即将触顶。未来,石化产业将成为碳氢化合物经济中附加值最高的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全球持续讨论绿色转型,亚洲、中东和中亚国家的投资仍更多流向石油加工而非石油开采。这形成某种悖论:在碳排放限制趋严的情况下,化学工业依然是石油产业链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然而,行业前景并非一片坦途。聚合物需求增长已不如以往强劲,中国正在减少进口,欧洲则在强化碳相关监管。在当前条件下,石化行业的角色不再是支柱性增长引擎,而更像是在收益与适应之间寻找平衡的临时解法。
无论绿色转型如何推进,只要石油仍能转化为技术产品,化学工业就不会失去其战略地位。关键的问题在于——谁能率先完成从“吨位”向“技术”的跨越。
【编译:阿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