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人的慈善传统:根植于草原文化的善行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从去年起,纳乌鲁兹节庆祝活动定为十天,即3月14日至23日。昨天是库鲁苏节(阿玛勒节),而今天则是慈善日。慈善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并支持弱势群体。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涵盖道德和精神价值观,同时被视为人们发自内心善行的体现。

是什么促使哈萨克人行善?
-慈善不仅存在于哈萨克人之中,也广泛存在于其他民族之中。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被称为“同理心”的人类普遍特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互助,即博爱。我无法评判哈萨克人的慈善传统或人文精神究竟比其他民族多还是少,但我们确实继承了祖先的这些品质。那么,哈萨克人慈善精神的根源何在?我们的祖先世代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上,地域辽阔,一端是突厥斯坦和锡尔河流域,甚至远至吉德勒-拜森,北部接壤西伯利亚,西部横跨伏尔加河流域,东部则延伸至阿尔泰-塔尔巴哈台和伊犁河源头。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哈萨克人过着游牧生活,而游牧并非易事。与定居生活不同,游牧民族必须随季节变换不断迁徙,成千上万公里的迁移只为牲畜能够存活并茁壮成长。畜群的兴衰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活状况。因此,哈萨克人不会无缘无故地四处游荡,迁徙是为了生计。-历史学博士江布尔·阿尔特克巴耶夫说道。

他指出,哈萨克斯坦的自然环境多种多样,而草原地区的气候更是极端严酷。冬季寒冷,秋季凉爽,春季泥泞,夏季酷热难耐。
-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若不彼此帮助、互相扶持,生存将变得极其艰难。因此,哈萨克人形成了紧密的血缘和部族纽带,集体协作成为必然。游牧生活中的经济活动通常是以家族或部族为单位共同进行的,彼此间互帮互助。在哈萨克文化中,从最小的家庭单位到更大的部族群体,甚至整个民族,都可以被视为一个大家庭。在建立国家时,我们始终秉持着家庭和亲族关系为核心的社会组织原则。-这位历史学家说道。
战争与慈善:共存的时代
阿尔特克巴耶夫还提到,由于哈萨克游牧民族周围居住着众多其他游牧民族,历史上战乱频仍。
-在战争时代,土地资源变得紧张,牧场供应不足,因此各民族之间难免发生冲突,甚至内部部族之间也会有纷争。例如,准噶尔-卫拉特部族的入侵并非单纯出于敌意,而是因为他们同样需要牧场和生存空间。17世纪至18世纪初,他们从阿尔泰山脉和伊犁河流域一路向西迁徙至耶德勒河(伏尔加河)流域,直到1771年,由于政治形势变化,他们又不得不返回。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慈善与互助反而变得更加重要。-他说道。

“不可分割的遗产”:哈萨克人的慈善理念
这位学者指出,哈萨克人有一套完善的慈善机制。
-其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不可分割的遗产”理念。相传,哈萨克人乃至整个突厥民族的祖先——阿拉什,将自己的牲畜分为四份,三份分别给予他的三个儿子:阿克阿热斯、别克阿热斯和詹阿热斯,而自己保留一份。在他去世前,他将自己剩下的部分再次分给了三个儿子,但同时强调,这些牲畜并非他们的个人财产,而是属于整个家族的共有财产。他嘱咐后人,在旅行、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时,要从这份财产中互相救济。这一传统延续至20世纪初,如今仍然部分保留,但已不如从前那般完整。-这位历史学家解释道。
他还详细说明了这一传统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比如,在过去,如果你在旅途中途经一个陌生的阿吾勒,只需向阿吾勒的长者问候并表明自己的氏族身份,他就会告诉你:“你有阿拉什留下的遗产”,然后邀请你进屋,提供食宿,甚至宰牲款待。正因如此,哈萨克人在外出时从不携带食物,因为他们确信自己能在沿途得到款待。此外,哈萨克人内部还有另一种互助规则——“吉鲁”(жылу)。如果一个人在天灾中失去了所有牲畜,他的亲属们会共同捐赠牲畜,帮助他重建牧群,使其能够继续游牧生活。-他说道。
哈萨克人的慈善传统
学者还提到了另一种慈善传统——“克孜勒·阔帖茹”(қызыл көтеру)。
-如果一个贫困家庭赖以生存的牛或母马死去,亲属们会施以援手,这种帮助被称为“克孜勒·阔帖茹”。通常由12位近亲出资,共同弥补牲畜损失。如果此人正准备宰杀牲畜过冬,而牲畜不幸死去,亲属们会提供12大块肉帮助他渡过难关。这样的慈善传统在哈萨克社会中广泛存在。-他说。

哈萨克人的“骑士精神”
江布尔·阿尔特克巴耶夫强调,在哈萨克社会中,慷慨和义气一直是核心价值观之一。
-然而,根据阿拉什的遗训,慷慨应首先施予至亲之人。你无权将祖先留下的共有财产分给外人,最重要的是优先照顾自己的亲属。在哈萨克历史上,帮助本民族成员已成为不成文的规则。这并不需要你是富裕的慈善家,而是哈萨克社会的基本准则。哈萨克人的生存理念,一方面依靠亲属关系,另一方面则是骑士精神——一种崇尚荣誉与勇气的价值观。正如谚语所言:“财产是生命的牺牲品,生命是荣誉的牺牲品。”这一理念构成了哈萨克骑士社会的基石。慷慨与荣誉密不可分,因此人们尽己所能互相扶持。在骑士文化中,对亲属及阿拉什族人施以援手,是一种责任。-他说道。
这位历史学家指出,在沙皇统治时期,哈萨克民族失去了汗国政权,不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然而,氏族制度依然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正因如此,许多与待客之道和慈善相关的传统得以延续。然而,在20世纪,哈萨克人经历了诸多苦难,承受了巨大冲击。我们的民族几乎损失了一半人口。尤其是在草原地区,那些恪守骑士传统和游牧生活方式的哈萨克人损失尤为惨重。因此,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昔日的骑士精神。如今,想要恢复这种精神和亲族体系变得极为困难。过去,我们可以轻松地将外来者接纳为亲族,使其融入我们的社会,而现在,我们已经难以做到这一点。这种变化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在当下环境中,要像过去那样要求哈萨克人保持曾经的慷慨之风,已经变得十分困难,——江布尔·阿尔特克巴耶夫说。
【编译:阿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