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信”背后的故事:前线战士的叮咛与思念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在克孜勒奥尔达州国立档案馆,珍藏着一批来自1941年至1945年间战地邮局的信件。这些来自前线的“三角信”不仅传递了战士们的心声,也寄托着他们对后方同胞的信任与期望,鼓励大家加紧生产,支援战场。

а
Фото: Қызылорда облыстық мемлекеттік архиві

-1942年,克孜勒奥尔达州党委的一份文件中附有一封18/26部队政治指导员希德罗夫写来的信。在信中,他向克孜勒奥尔达的劳动者表示感谢。信里清楚反映出,当地人民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下,同心协力,为前线提供了重要支持。-克孜勒奥尔达州国立档案馆社会政治历史分馆负责人达娜·哈勒塔耶娃介绍说。

а
Фото: Қызылорда облыстық мемлекеттік архиві

其中一封寄给市委的战地信件,来自早在战争初期就奔赴前线的克孜勒奥尔达市居民、军官瓦连京·克拉夫琴科少校。他在信中请求协助,将自己被疏散至高加索地区伏罗希洛夫市的母亲接回家乡。

还有一些士兵则在信中流露出对家庭的牵挂,希望有关方面能帮助改善家人的生活条件。

а
Фото: Қызылорда облыстық мемлекеттік архиві

这些信件中不仅有对亲人和故土的深切思念,也展现了前线生活的残酷与真实。

-我们所说的“三角信”,就是那时战士们从前线寄来的书信。这种特殊的信件形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逐渐形成的。-克孜勒奥尔达州历史与地方志博物馆部门主任阿依格丽姆·别克库利耶娃介绍说。

а
Фото: Қызылорда облыстық мемлекеттік архиві

她解释说,信件折成三角形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考量:

-这不仅仅是因为信封紧缺,纸张稀少,士兵们往往使用纸卷,甚至烟盒写信,为了便于传递,就直接将纸折成三角形,省去信封。更重要的是,当时前线通信都要经过军方审查。

别克库利耶娃还指出,信件的形状往往也蕴含着不同的意义:

-如果家中收到了三角信,意味着儿子、丈夫或父亲还活着——那是战士亲笔所写。但若是一封装在信封中、盖有印章的信件寄来,那往往预示着噩耗,也就是人们口中的“黑纸”——死亡通知。

【编译:阿遥】

正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