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哈萨克斯坦电影业正迈入新阶段——兼顾创作自由与观众需求
哈萨克斯坦文化和信息部部长阿依达·巴拉耶娃就国内电影业的现状发表意见,强调政府将继续支持民族电影发展,推动产业现代化与透明化,同时维护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巴拉耶娃指出,近年来不仅国内观众,连国际影迷对哈萨克斯坦电影的兴趣也在稳步上升。
“仅在2024年,哈萨克斯坦电影的票房总收入就超过220亿坚戈。我们的作品在国际电影节屡获佳绩——过去五年中共参加了300多个国际电影节,获得177项奖项。”
她特别提到,今年30年来首次,哈萨克斯坦在法国戛纳的国际电影市场(Marché du Film)设立了独立展台,这对本国制片人和发行商而言是一项重要突破。与此同时,“欧亚国际电影节”也已正式恢复举办。
“这不仅是文化活动的回归,更是行业复苏的重要信号。”
部长表示,政府的目标是让国产电影不仅出现在海外电影节,更要被国内观众广泛看到。
“今年,全国影院上映了包括《特泽克(Тезек)》、《虚假的梦想(Фейковый Арман)》和《重来(Қайтадан)》在内的10部本土影片。其中,《重来》票房突破10亿坚戈,完全收回国家投资,这说明我们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
她坦言,当前观众更偏爱轻松娱乐类影片,而作者型电影关注度相对较低。
“今后我们在选定资助项目时,将不仅关注剧本质量,还要考虑影片对观众的吸引力。”
自2024年起,国家资助的每部影片都必须先在影院上映,再上线流媒体平台。此举旨在提升电影的可及性,加强与观众的互动。
巴拉耶娃强调,文化部将继续支持反映民族精神与历史记忆的影片。
“最近上映的《拜塔索夫上尉(Капитан Байтасов)》是一部关于勇气、荣誉与忠诚的作品,纪念哈萨克斯坦民族英雄——警察上尉加济兹·拜塔索夫。”
此外,她透露另一部重要项目《阿莉娅(Әлия)》也在筹备中。该片讲述苏联英雄、狙击手阿莉娅·莫尔达古洛娃的生平。虽然此前制作方因资金问题暂停拍摄,但文化部计划重启项目,让这位民族女英雄的故事走上银幕。
为推进电影产业数字化与透明化,文化部还正在建设“e-Kino”在线平台,用于集中管理影片拍摄进度、票房数据与观众数量等信息。
“目前全国已有一半的电影院接入该系统,这将有助于全面了解市场实际情况。”
改革已初见成效——今年获得国家资助的57个电影项目中,40部由青年导演执导,而哈萨克语影片比例已提升至75%。
根据新修订的《电影法》,政府可将国家电影资金的30%直接拨付给“哈萨克电影制片厂”。
“这为国家电影工业的领军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哈萨克电影制片厂正积极推进胶片数字化、修复与动画制作。其下属“哈萨克动画”项目,首次将动画确立为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目标是为创作者提供自由的空间,并建立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信任桥梁。”
她同时确认,文化部正在研究将“国家电影支持中心”与“哈萨克电影制片厂”合并的方案,以简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
巴拉耶娃最后强调,文化与影视领域的发展应建立在开放、自由与责任的基础之上。
“我们致力于确保创作自由,同时维护社会伦理与文化价值。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哈萨克斯坦电影将登上新的高峰。”
【编译: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