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拜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传承与实践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为纪念阿拜·库南拜吾勒诞辰180周年,哈萨克斯坦各地正举行多层级、多形式的纪念活动,包括国际、国家和地区级别的大型项目。其中,阿拜的教育思想备受关注。他在作品中反复强调的教育理念,已在当代哈萨克斯坦的教育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

全国119所学校以阿拜命名
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共有119所学校以阿拜命名。其中,阿克莫拉州5所,阿克托别州3所,阿拉木图州8所,阿特劳州5所,东哈州5所,江布尔州12所,西哈州6所,卡拉干达州9所,库斯塔奈州9所,克孜勒奥尔达州5所,曼格斯套州2所,巴甫洛达尔州10所,北哈州2所,突厥斯坦州18所,阿拜州6所,杰特苏州7所,乌勒套州2所,阿拉木图市1所,阿斯塔纳市1所,奇姆肯特市3所。
根据教育部令,阿拜的作品已纳入小学、初中和高中的通用与选修课程示范大纲。
-
小学2-4年级的“文学阅读”课程中,阿拜作品被作为书面文学典范教授。
-
初中5-9年级的“哈萨克文学”课程中,学生将通过《我不是为了消遣而写诗》《学问不多莫自夸》等诗作,以及《第一箴言》《第七箴言》《第三十一箴言》等,接受道德教育。
-
高中10-11年级的人文社科方向“哈萨克文学”课程中,阿拜的《八行诗》《诗歌是语言的皇帝》《我已对朋友和敌人失望》《浮躁、懒惰、不顾羞耻》《我的哈萨克民族》《瞧我当上了乡长》《浑水不出油》及《第十七箴言》《第三十二箴言》《第三十三箴言》和长诗《斯坎德尔》均被列入教材。

在专门强化哈萨克语和文学教学的初中5-9年级“阿拜学”课程中,学生将系统学习阿拜的生平、研究成果、箴言、诗歌、文学社群、翻译作品,以及其弟子的生平与创作。
传承文学与精神遗产
每年,全国范围内都会举办“阿拜诗文朗诵会”创意竞赛,旨在弘扬民族文学遗产、激发学生对经典的兴趣,传播阿拜与沙卡热姆作品中蕴含的审美情趣与人格力量,培养对伟大诗人及其精神遗产的热爱。自2000年以来,已有约3,300名学生进入全国总决赛,其中1,321人来自农村地区,共有1,475人获奖。获奖者将获教育部颁发的奖状、奖牌及珍贵奖品,并有机会获得大学语言文学系的校长奖学金。许多获奖者毕业后已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就。

今年的竞赛于6月8日至21日在塞梅市举行,参赛对象为8-11年级学生。最大亮点是赛事首次实现国际化——不仅为庆祝阿拜诞辰,更是将其精神遗产作为共同价值观,向海外哈萨克青年传播。来自俄罗斯阿尔泰、蒙古、中国、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学生登台献艺,赢得热烈掌声。参赛者及指导教师还参观了波热勒的阿拜和穆赫塔尔·阿乌埃佐夫博物馆,游览了卡斯卡布拉克阿拜故居,并观看了《恩利克-凯别克》等剧目。
“完人”思想融入育人理念
阿拜的“完人”思想,是哈萨克民族精神与教育理念的精髓,旨在塑造精神成熟、不断自我完善、理智与情感、意志和谐统一的人格。这一思想通过诗歌与箴言在当代教育中依然生动鲜活,并在新时代赋予新义。
“诚实公民”整体教育计划正是以民族价值为基石的人格培养项目,其价值观体系与阿拜的“完人”思想高度契合,包括:
-
独立与爱国
-
公正与责任
-
勤劳与敬业
-
创造与创新
-
团结与协作
-
法律与秩序
教育部表示,这些价值观是阿拜“完人”理念的核心,每一项都在计划中通过具体活动得以落实。阿拜的遗产已成为教育过程的核心元素。

教育部每周推出“本周箴言”活动,向学生和家长介绍阿拜的语录与民族智慧;“榜样15分钟”项目则鼓励家长与孩子的日常交流,呼应阿拜重视“内心教育”的理念。在班会与教育项目中,精神与道德培养、民族精神的灌输以及内在文化的塑造被放在重要位置。除阿拜外,俄布拉伊·阿勒腾萨林、阿赫梅特·拜图尔森吾勒、马赫詹·朱马巴耶夫等教育家的思想,也构成了该计划的重要方法论基础。
总的来看,“诚实公民”计划已将阿拜的“完人”思想转化为教育体系的意识形态与方法论核心,使民族精神与文化遗产真正成为塑造新时代学生人格的有力工具。
【编译:阿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