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块肉都是尊重、历史与传统的象征”——谈哈萨克肉食文化与“端盘待客”传统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肉食不仅是哈萨克民族文化的核心,更是承载着民族精神与传统的象征。在哈萨克文化中,肉代表着待客之道、尊贵与诚实。每一盘肉都承载着一个独特的故事和完整的哲学。

在家族事业的传承下,“Eco Et”肉食店创始人阿塞姆古丽·卡别尔季诺娃通过“端盘待客”(Tabaq Tartu)仪式,致力于守护和复兴哈萨克民族的文化密码。
以下是她对哈萨克肉食文化及其深远意义的分享。
问:您为何选择从事肉食行业?这是内心的热爱,还是家族事业的延续?
答:肉对哈萨克人来说,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民族精神的根基。从小,我们就生活在饭桌上肉香四溢的环境中。无论是家庭庆典、婴儿满月礼还是葬礼,肉始终贯穿始终。这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看到的传统,每个村庄也是如此。后来,我逐渐意识到,肉的尊贵地位正在淡化,人们开始遗忘它的文化意义,肉的神圣内涵逐渐模糊。于是,我们决定不仅限于销售肉类,更要复兴被遗忘的传统。
对哈萨克人而言,肉是尊重的象征,是无声传递情谊的语言。这份事业自然延续了家族传统。深入其中后,我更加明白:肉不仅是一种产品,更是触及灵魂的文化符号。在哈萨克文化中,肉代表着待客之道、尊贵与诚实。每一盘肉都承载着一个独特的故事和完整的哲学。
问:在哈萨克文化中,肉对您意味着什么?为何它被视为精神遗产的一部分?
答:对哈萨克人来说,肉不仅是食物,更是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密码。每块骨头、每片肉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这是教养、尊重与等级的语言,最重要的体现是“端盘待客”的艺术。这不是人人都能轻易掌握的技艺,需要用心感悟。
我们民族有一门“分肉”的学问,通过它可以辨识客人的年龄、地位甚至亲属关系。正确分割并呈上肉食,是哈萨克民族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惜的是,如今许多年轻人已不了解这些传统。因此,我们在销售肉类的同时,也肩负着传播其背后知识的使命。这已不仅是生意,更是一项文化使命。
问:您是如何学会传统分肉与端盘待客的技艺的?
答:我从小就耳濡目染,观察父母和兄姐们的做法,尤其是我的祖父教给我很多。每当有客人来访,他不仅会亲自分割肉食,还会讲解每块肉的归属和意义。祖父是我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后来,我又从村里的长辈那里学到了很多。这不仅是烹饪技艺,更是待客之道和传统哲学的体现。
问:“端盘待客”有哪些规则?肉食的分配如何体现秩序观念?
答:按照传统,牲畜宰杀、肉食烹煮后,每块肉都有其特定的归属,需考虑客人的年龄、社会地位、亲属关系甚至性别。
- - 头部:象征最高敬意,通常献给最尊贵的客人或年长者。
- - 臀部与中段骨:献给受尊敬的长者或贵宾。
- - 卡兹、羊腿、腌肉:通常送给长者或特别尊贵的客人。
- - 前腿骨:多分给年轻人或女婿,寓意“仍需学习”。
- - 尾骨、脊椎骨:献给地位特殊的客人或女婿。
- - 尾脂:通常分给女性,特别是亲家母或新娘。
- - 胸肉:献给新娘、年轻女性或女婿。
- - 香肠、脊骨、肋骨:多分给儿童或年轻人。
这是尊重的语言和秩序的体现,也是传承优良传统的标志。每一块肉的分配都不是随意的。
问:如今“端盘待客”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您认为它的现代意义是什么?
答:“端盘待客”是敬老尊贤、教育后代以及守护民族身份的方式。哈萨克人常说:“客人是真主的使者。”如何迎接客人、端上怎样的盘子,反映了一个家族的文化修养。每块肉的摆放都有其位置,这不仅是传统,更是保存文化密码、尊重与秩序的途径。
时代在变,但敬老、礼仪和秩序是永恒的价值。如果我们不珍视这些传统,肉对年轻一代来说可能只是普通的食物。而对哈萨克人而言,肉是传统的语言、家族的荣誉和文化的象征。守护这一传统,就是对祖先的尊重、对文化的忠诚,也是为下一代树立道德指引。
【编译:木合塔尔·木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