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稀有物种统一数据库 濒危动物保护取得重要进展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哈萨克斯坦动物研究所副所长玛丽娜·奇里科娃今日表示,全国稀有和濒危动物物种统一数据库建设工作已圆满完成。这一系统将助力科研机构更精准地统计种群数据、制定保护措施,并预测未来物种数量变化趋势。

-我们首次建立了一个包含2959条稀有物种记录的统一信息系统,这将显著提升濒危动物保护的科学性和效率。-奇里科娃介绍道。
据悉,该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创建了一套交互式地图,总计217张,并已纳入新版《哈萨克斯坦濒危动物红色目录》(俗称:红皮书)。此外,研究所还在开发一个专门针对稀有物种的门户网站,并在多个自然保护区引入先进的动物统计方法。
哈萨克斯坦动物学家还特别关注建立低温生物学收藏库,目前已收录19种珍稀脊椎动物,其中包括雪豹、中亚马鹿、野鹿、草原雕、白尾海雕等。
此外,哈萨克斯坦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罗曼·亚先科表示,2003年时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高鼻羚羊种群仅约2.1万只,而如今这一数字已增长至400万只。
-目前,全球99%的高鼻羚羊生活在哈萨克斯坦,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将其保护状态从“极度濒危”(CR)调整为“近危”(NT),这是全球哺乳动物种群恢复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亚先科强调。
在濒危鸟类保护方面,哈萨克斯坦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翎颌鸨保护项目自2009年起在突厥斯坦州设立饲养中心,已稳步推进相关研究和种群恢复工作。
亚先科同时表示,游隼的种群恢复计划也在顺利实施。这一曾在20世纪广泛分布于哈萨克斯坦的猛禽,近年来因多种因素濒临灭绝。为此,阿拉木图的宋“松哈尔”育种场致力于人工繁育猎隼,并已向野外放生约700只个体,极大地促进了种群复苏。
此前报道,《哈萨克斯坦濒危动物红色目录》主编罗曼·亚先科今日表示,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雪豹数量正在稳步增长,目前已达约180只。
【编译:阿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