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勒“商队宫殿”与诺盖-鞑靼巨商的百年传奇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在克孜勒奥尔达州卡扎勒市,一座当地人口口相传的“商队宫殿”静静矗立——它正是19世纪60-70年代由来自喀山的诺盖-鞑靼富商加尼拜·胡赛诺夫出资兴建的“Π”形双层豪宅。
据克孜勒奥尔达州地方历史博物馆藏品保管员阿利别克·谢拉雷介绍,这座建筑曾是中亚商路上最负盛名的驿站之一。俄罗斯、犹太、乌兹别克商人,著名探险家普热瓦利斯基、谢苗诺夫-天山斯基、海军中将布塔科夫、海洋学家列夫·别尔格都曾在此下榻。革命家加尼·穆拉特巴耶夫的名字,正是其父为感激这位大商人而特意取的——少年时代的加尼曾受加尼拜资助,寄宿在这座宅邸读书。

民间传说中,加尼拜·胡赛诺夫富甲一方,生意远达德国,出口皮毛与羊毛。为了让女儿们能远眺锡尔河,他甚至在宅邸二楼与河岸之间修建了一座全木质悬空栈道,奢华程度令人咋舌。可惜栈道早已无迹可寻。
1887年,加尼拜又自掏腰包在同一区域兴建清真寺。工程一度中断,直到1894年才在民众捐助下完工。这座清真寺后来还曾做过少年宫,现已被列为共和国级历史建筑文物,近年完成全面修复,重现昔日风采。

1900年12月2日,中亚地区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也在这座建筑内开门迎客。开馆第一年,馆藏图书即达437册,注册读者113人。被流放到哈萨克草原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对此兴趣浓厚,他们不仅捐出私人藏书,还组织哈萨克青年举办义演,用演出收入购买更多书籍。谢苗诺夫-天山斯基途经卡扎雷时,也亲笔签名的200余册图书赠予图书馆。哈萨克本土知识分子同样为馆藏建设贡献良多。

“加尼拜宅邸与加尼拜清真寺,见证了丝绸之路最后辉煌,也见证了哈萨克草原最早的现代启蒙火种。”阿利别克·谢拉雷感慨道,“它们不仅是建筑,更是那个时代商贸、文化与思想交汇的活化石。”
哈通社此前曾报道,卡扎勒区拥有164年历史的第16中学-礼萨校舍同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而加尼拜留下的这两处遗产,正以更鲜活的姿态,向世人诉说着克孜勒奥尔达的百年荣光。
【编译:木合塔尔·木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