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留在干涸的咸海海床上的船只 如今身在何方?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曾经在咸海那海风光无限的航道上穿梭的船只,如今大多已消失无踪,保存下来的寥寥无几,仅能屈指可数。哈萨克国际通讯社(KAZINFORM)记者深入探访了这些水上交通工具的现状。

在咸海渔民博物馆前,记者看到“列夫·别尔格”号、“托列根·阿利姆别托夫”号和“托列根·托克塔罗夫”号等船只静静伫立。
博物馆负责人阿利舍尔·萨尔扎诺夫介绍:
- 据我所知,当年航行于咸海的船只如今仅剩12至13艘,其中4艘保存在我们博物馆,受到国家保护。其余的船只,有的被民众送往废金属回收点,有的村庄甚至早已将船只处理掉。我曾向政府部门建议,至少保留部分船只作为展览馆藏,议员们也在议会中提出过这一问题,但建议仅停留在口头上。如果能提供运输设备,我们自己也能将船只运回。每个渔村都应该保留一艘船和一个锚,这是我们的历史。

记者叶尔加利·阿布杜拉分享了关于“托列根·托克塔罗夫”号的特殊故事。
- 年轻一代可能不知道,这艘船是“咸海渔业联合体”最后停航的船只。根据船长桑迪别克·阿利耶夫的劳动记录,1979年3月22日,由于咸海航运未开放,“托列根·托克塔罗夫”号船员被永久解散,船长被调往渔业部门工作。那是咸海水位下降、渔民四散迁徙的混乱时期。这艘咸海的最后一艘船,最终在浅滩的沙地上搁浅。
旅游业中的船只遗产
自2012年起,塞里克·杜伊森巴耶夫在咸海担任导游和口译员。外国游客通过介绍中亚旅游景点的书籍找到他。然而,他提到,听说博物馆的船只被重新粉刷后,外国游客往往兴趣大减。
- 摄影师和电影制作人希望看到海底遗留的船只保持锈迹斑斑、原始的状态,以拍摄照片和视频。粉刷过的船只虽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在他们眼中却显得“虚假”。我没去过乌兹别克斯坦那边,但听说他们将五六艘船集中在一处,为游客创造了便利条件。前往乌兹别克斯坦一侧的咸海可不容易,需耗费两天时间,但游客为了一睹穆伊纳克的船只并不介意路途遥远。他们询问哈萨克斯坦一侧是否也有类似的船只群,若我说没有,大多会取消行程。游客不仅来看船,还会使用我们的服务,入住克孜勒奥尔达的酒店,在当地餐馆用餐,甚至乘坐渔船,这都带来经济效益。可惜,我们正在失去这部分收入。- 塞里克感叹道。

他还提到发展旅游业的其他障碍:
- 我们带游客去只有30多户人家的塔斯图别克村,体验煮茶、钓鱼、煎鱼、挤骆驼奶,这些对他们来说充满异域风情。渔民们清晨撒网捕鱼,游客可以住在渔民家中,亲眼见证这一过程。游客还喜欢去村庄看牲畜烙印和接羔,路况仍需改善,但外国游客戏称这种颠簸为“哈萨克式极限体验”。过去四五年,科卡拉尔大坝被列为战略要地,受到严格看守。游客听说哈萨克斯坦通过修建大坝保留了北部咸海后,慕名前来参观,却因限制而无法靠近。跋涉千里却被禁止参观,我认为这不合理。我们的旅游发展口号动听,实际行动却如此。

遗留船只的现状
在咸海区乌亚雷村旧址18公里外,记者发现了另一艘历史遗迹——“土星”号。
卡乌凯村居民、教师萨肯·卡布洛夫对此船的历史如数家珍:
- 这艘船曾往返于咸海市,后来用于向乌亚雷村所属地区运送食品、淡水和生活物资。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停在海底,高3米,长19米,宽6米,船体全部由木材制成。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这艘船。- 他通过电话向记者表示。

卡乌凯和阿扎尔村靠近海岸,“土星”号因木质结构而未被盗卖。
据塞里克介绍,咸海区的水上交通工具主要集中在三个地点:旧港口、扎兰阿什村附近和咸海的希加纳克湾。但2016年,希加纳克湾的船只被切割运走。
- 人们把船拆解后卖到废金属回收点。此前,我们将船只运往阿克斯佩,那里曾有6艘船。水位下降后,3艘船搁浅,也被私人占有。仅存的2艘船中,一艘被粉刷过,有人甚至想以低价卖掉,幸亏村里的长辈坚决反对,才保住这两艘船。- 咸海区库兰迪乡阿克巴斯蒂村居民扎拉斯·卡利巴耶夫说。
结语
此前,哈萨克国际通讯社曾报道,过去五年,克孜勒奥尔达州咸海区有8个村庄因不再有人居住而被撤销行政区划。

咸海的船只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吸引游客、振兴当地经济的重要资源。然而,若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这些珍贵的遗迹可能继续消失,带走的不只是历史,还有发展的机遇。
【编译:木合塔尔·木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