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VS美国:站在竞争与对抗的界限之上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当今世界地缘政治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这两个同样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的经济体之间,必须不断地寻求彼此关系的平衡。
在唐纳德·特朗普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后,两国关系将会如何发展,并对全球经济产生什么后果,将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曾经“相互成就” 如今“相爱相杀”?
我们必须承认,当下确实只有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有资源在全球层面上执行能够引起关注的政策,并在几乎各个领域,包括外交、军事和经济层面,对国际局势产生影响。
也正因如此,当这样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问题时,几乎会立刻引起其他国家的不安。
作为全球最庞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之间现有平衡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后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朗普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的胜利,无疑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难题。
在竞选期间,特朗普曾表示,将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60%的关税。不仅如此,特朗普还谈到了对欧洲进口产品征收关税的问题。在一次集会上,他声称可以将欧洲的进口关税提高 20%。
当然,这有可能只是“政客的承诺”,而非真实会出现的情况。但即便是这种可能性,都会让国际市场惴惴不安。毕竟,这个未来将执掌美国政权4年时间的总统,其贸易计划的任何想法,都可能意味着威胁到世界贸易的“贸易保护主义战争“的序幕。
然而,我们需要强调指出,中美之间的关系,与曾经美苏之间的冷战完全不同。
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美苏冷战,有着鲜明的阵营区分,以及意识形态上针锋相对的矛盾。尤其是意识形态,决定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性质,以及相应的经济和政治方针。
而在当下的世界,可能除了古巴和朝鲜之外,已经不存在计划经济所主导的社会。甚至即便在这两国,其经济中也拥有相当稳固的市场部分
特别是,在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社会面貌还是经济政策上,都看不到任何与美国或者广义上的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分歧。
所以,现下的纷争,更多的只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竞争,是以中美为代表的全球各国在各个市场上争夺优势地位的斗争。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中美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纵观历史,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全面提升,离不开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市场对中国商品的全面开放。甚至可以说,正是美国一手将中国推上了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帮助中国坐稳了全球最大经济体之一的位置。
此后,中国对美国保持稳定的贸易顺差。根据2024年8个月的数据,中国向美国出口了价值2870亿美元的商品,进口额为960亿美元。
反过来,中国的集约化发展,也成为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助力。
相互成就的中美经济关系,至今依然是全球贸易体系的一个重要轴心。
也因此,虽然美国国内一直存在着对世界贸易自由化,以及就业岗位和产业资本向中国流失的现象的批评,但总体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矛盾。
直到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首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特朗普在当时的竞选中,得到了美国“铁锈地带”选民的拥护。所谓的“铁锈地带”,指的是以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密歇根州等美国传统工业地区所代表的区域。这些地区由于全球化而遭遇了经济的衰退,其生产的设施和产品,都无法与廉价的中国产品进行竞争。前文提到的对就业岗位和产业资本向中国流失的批评,声音最大的也是这些区域的代表。
因此,当特朗普真正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时,这里的民众都支持他的做法。
实际上,特朗普的贸易战虽然没有导致经贸关系发生大的动荡,但确确实实的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中关系的性质。
此外,在乔·拜登总统接任后,其政府也事实上的保留了许多特朗普的政策。这让两国关系变得更加紧张,至少在一些政界人士的言辞层面上是如此。
从长远来看,中国越来越被视为是美国最危险的竞争对手。
中国为什么会对特朗普抱有戒心
在2024年11月5日美国大选之前,北京显然对特朗普上台持谨慎态度。
这有许多原因,比如特朗普在竞选演讲中提出增加进口关税以保护美国国内市场。此外,他还在大选前夕的11月1日表示,拜登政府的措施强化了中俄之间的关系,而他将会反转这个现状。
显然,即便我们依然不能将其规模和性质与冷战相提并论,但特朗普胜选后开始出现的一些经济紧张局势,也对地缘政治产生了影响。
目前为止,两国依然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尽可能不寻求激化矛盾,这体现在各种不同的政治声明,包括军事和政治方面。
特别是2024年7月,在老挝举行的东盟论坛期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了例行会晤。
据称,双方就包括台湾周边局势在内的所有问题“进行了公开且富有成效的对话”。无论如何,这种意见交换对于缓解不必要的紧张总是很重要的。
军事上的对抗 更像是一种姿态
2024年10月30日,美国的《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援引专家的观点认为,未来几年,中国可能试图占领台湾,为此,美国应该在向该地区派遣更多军队并进行演习。
针锋相对的,中国于10月中旬在台湾周围进行了大规模演习,其中包括从台湾东部地区进行的演习。这很显然是在测试将台湾彻底进行孤立的军事方案。
中国军方表示,此次演习是对“台独”分裂活动的严厉警告,是“维护中国国家主权和独立的正当举措”。
10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战略导弹部队,并要求“增强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 此前早些时候,中国向太平洋海域试射洲际弹道导弹,这是44年来的首次。
原则上,无论是围绕台湾的大规模演习还是习近平访问导弹基地,都可以被视为对美国的一种警告。此外,这些行动都发生在 11 月 5 日美国总统大选之前,北京很可能想通过秀肌肉的方式,向美国传递其强硬的态度。
与此同时,俄罗斯主导的金砖国家峰会也在同一时间段内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也出席了这场活动。
金砖国家组织被许多人认为,是俄罗斯当下为替代美国和西方主导的经济体系而大力支持的项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峰会上的反西方言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峰会期间,作为建立替代西方经济体系而提出的创建单独支付系统的建议,也能证明这一点。而很显然的是,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没有中国的积极参与是不可能的。
但金砖峰会上,这些目标都没有真正的被实现。这场政治大会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决定。我们注意到,中国最大的银行选择遵守西方国家针对俄罗斯贸易有关的制裁措施,而这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进口。
中国不愿意恶化与美国的经贸关系
很显然,北京依然对维持全球贸易的现有状态更感兴趣,任何可能影响和俄化对。美国的贸易和经济关系的现象,都是中国所不愿意看到的。
在国际上,中国的官方代表始终坚持呼吁结束冲突和发展贸易关系。这从中国和巴西提出的俄乌冲突解决方案就可以看出来。
也正因如此,中方针对台湾发表的言论、开展的军事演习,以及向太平洋发射导弹等等举动,与其说是向美国展示力量,不如将其定义为一个超级大国在面对竞争对手灼灼逼人的态度时的正常反应。只要它不越过“竞争与对抗”之间的界限,这种“主动出击”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姿态。
总体而言,中国的行动堪称非常谨慎。它自始至终的关注点,都和经济发展以及保障全球贸易有关。
北京显然希望避免其经济模式面临的风险,这种模式在多年来的全球化进程中为中国带来了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
为了维持现有的地位,中国必须确保贸易链的通畅和完整,至于其他的,并不重要。
【编译:木合塔尔·木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