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中文化与青年交流的桥梁——走进中国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与哈萨克斯坦在历史、文化和经济等领域有着深厚的联系。如今,这片土地上47个民族的居民和睦相处,共同生活。近日,哈萨克斯坦媒体代表团访问了这个地区。

访问期间,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记者在伊宁市采访了该地区外事办公室工作人员古丽努尔·肯杰别克克兹,了解了当地青年发展、哈萨克语言推广以及民众对哈萨克斯坦的了解情况。
当地青年的教育与就业情况
古丽努尔介绍,伊犁的年轻人大多希望赴北京或上海等大城市接受高等教育,同时也有不少学生选择到哈萨克斯坦的高校深造。近年来,来自哈萨克斯坦赴新疆学习的学生人数也在增加。

“我曾两次以游客身份去过阿拉木图,下一步计划前往阿斯塔纳。如今,伊犁的哈萨克族民众经常前往哈萨克斯坦进行贸易或求学。近年来新开通的航班为两地往来提供了极大便利。”她说。
古丽努尔出生在伊犁附近的一个村庄,小时候随家人经常在夏季牧场生活。2012年,她通过地方教育项目前往北京求学,六年后毕业并在上海工作三年。目前,她已在伊宁市的政府部门连续工作两年。

“在这里,青年人都有机会接受免费教育。完成学业后,我选择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现在我父母和两位哥哥都生活在伊犁。”她补充道。
不久前,古丽努尔在当地购置了属于自己的住房。她表示,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贡献力量。
“伊犁的生活条件很好,城市治安有保障,交通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她说。

据她介绍,当地青年人的平均月收入约为5000元人民币,一般职位的工资在3000至4000元之间,而退休金标准则在4000元以上。
“在我们这里,公务员薪酬与职级挂钩。中层职员的月薪通常在5000至7000元之间,领导岗位则可达到1万元以上。”古丽努尔表示。
旅游与交流日益活跃
谈及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游客,古丽努尔表示,当地经常接待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政府代表团成员,他们多从事贸易与文化合作方面的交流。此外,也有不少游客前来参观伊犁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

“伊犁有11个县市,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自然风光。比如那拉提草原一年四季皆景色宜人;尼勒克县的草原以优美的自然环境而闻名,是蜂蜜产业的重要产区。”她说。

伊犁的昭苏县(Mоңғолкүре)以养马业闻名,当地饲养的“伊犁马”历史悠久。2003年,中国农业部授予该县“中华名马之乡”的称号。
“此外,许多哈萨克斯坦游客也会前往霍尔果斯口岸,当地的跨境贸易非常活跃。”古丽努尔介绍道。
民众如何了解哈萨克斯坦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居民主要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了解哈萨克斯坦的最新动态。
“这里的哈萨克族普遍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传统文字。老一辈人掌握得非常熟练。哈萨克国际通讯社(Kazinform)传统哈文版发布的新闻和文化类文章在当地读者中非常受欢迎。哈萨克家庭普遍使用哈萨克语交流,父母也注重从小教育孩子学习本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每年,居民都会隆重庆祝纳乌鲁兹节。”古丽努尔说。
她表示,作为哈萨克语世界的重要新闻平台,Kazinform在哈中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理解与交流的桥梁。
于此同时,当地的年轻一代更多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信息。据她介绍,在政府机关工作时主要使用汉语沟通,但同时也鼓励少数民族保持母语使用习惯,确保语言与文化得到传承。
“这里居住着多个民族,大家彼此尊重、平等相待。担任领导职务的哈萨克族干部也不少。”她补充道。
结语
近年来,随着中哈两国关系的不断深化,伊犁地区正成为两国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从教育、文化到经贸往来,当地青年积极参与双边交流,为区域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正如古丽努尔·肯杰别克克兹所言,伊犁青年不仅珍视民族语言与传统文化,也以开放的心态面向未来。
作为拥有105年历史的国家通讯社,哈萨克国际通讯社(Kazinform)将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客观、公正地报道哈中合作的真实故事,传递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友谊,助力中哈关系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哈萨克国际通讯社成立105周年。
【编译:木合塔尔·木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