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主权宣言35周年:奠定独立基石的历史篇章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今年是1990年《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主权宣言》通过35周年。该宣言由当时的哈萨克斯坦精英阶层起草并通过,不仅为内政外交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还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权宣言:宪法之基
自共和国日重新列入国家节日名录以来,《国家主权宣言》成为热议话题。这一文件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历史研究的重点。宣言明确指出:“复兴和发展哈萨克民族及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语言及习俗,增强民族尊严,是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此外,宣言还强调了领土的不可分割性、不可侵犯性及未经许可不得使用的原则。
阿克托别地区大学哈萨克斯坦民族和睦大会及社会政治学科副教授阿斯哈特·肯瑟索夫表示,这份宣言为哈萨克斯坦的独立铺平了道路。
他指出:“1990年10月25日通过的《国家主权宣言》是哈萨克斯坦最早的重要文件。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份文件的制定避免了与莫斯科中央的直接冲突,为国家独立奠定了基础。其核心内容为1991年的《独立宣言》和1993年的宪法提供了依据。宣言确立了政治自主,允许我们独立开展内政外交政策,同时在经济领域获得更大自由,保障了领土完整,并通过确立哈萨克语为国语、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维护了民族整体性。”
肯瑟索夫进一步指出,当时的精英阶层为国家主权奠定了基石,通过果断的政治决策避免了冲突。
“这是一次平稳的过渡,‘既没有打破马车,也没有损失牛马’。宣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由精英阶层自上而下推动,与民众直接参与无关。如今,我们在宪法中可以看到宣言的诸多原则,例如外交政策的自主性。在苏联时期,所有事务需与莫斯科协商,而宣言通过后,哈萨克斯坦开始直接与其他国家建立文化、科学和经济联系。”
领土完整与民主起点
肯瑟索夫强调,《国家主权宣言》作为在苏联威权体制下诞生的首份民主文件,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他认为,共和国日与独立日的区别需要明确。
“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一些人认为主权与独立同义,另一些人则认为主权仅指最高权力的独立,而独立意味着所有权力的完全自主。我个人倾向于将两者区分,主权更侧重于最高权力的自由,而独立则意味着全面自主。主权概念源自16世纪法国思想家让·博丹提出的‘ суверен’(主权),意为最高权力的自由。在教学中,我会向学生详细讲解这些内容,年轻人应当了解这一历史。《国家主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都是历史性文件,宪法的许多规范都源于此。”
通向独立的历史性文件
阿克托别地区大学高级讲师、政治学硕士奥伦巴萨尔·穆希托夫也分享了看法。他指出,《国家主权宣言》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了依据。例如,宣言明确规定:“禁止在共和国领土内进行核武器试验及建设、运营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生物等)的试验场。”
穆希托夫认为:“塞梅核试验场的关闭正是基于这一条款。此外,宣言表明哈萨克斯坦有权根据自身利益建立国际关系,并与其他国家平等开展外交活动。文件中还规定,共和国的权力基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这份文件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成为当今宪法的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至2001年间,10月25日作为国家节日隆重庆祝。2001年,共和国日被列入法定节日名录,但2009年根据首任总统令被取消。2022年夏,总统哈斯穆-卓玛尔特·托卡耶夫在乌勒套地区举行的首届国家库鲁尔泰大会上提议恢复共和国日的国家节日地位。此后,这一沉寂十余年的节日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全国庆祝的焦点。
【编译:木合塔尔·木拉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