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计划到2028年实现主要食品完全自给自足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讯)哈萨克斯坦副总理兼国家经济部长赛力克·朱曼哈林主持召开工作会议,讨论保障粮食安全相关议题。

粮食安全由两个主要环节构成:一是食品的物理可得性,由农业部负责;二是经济可得性,即价格的可负担性,由贸易和一体化部负责。
相关措施已纳入2030年前农业综合体发展战略和到2028年将农业总产值翻一番的路线图。
农业部数据显示,2021—2024年农业总产值增长11.3%,由7.5万亿坚戈增至8.3万亿坚戈。其中,种植业增长14%(从4.4万亿至5万亿坚戈),畜牧业增长5.6%(从3.1万亿至3.29万亿坚戈)。2025年上半年农业总产值达1.8万亿坚戈,同比增长3.7%。
今年播种面积扩大至2360万公顷,增加32.28万公顷。其中,谷物和豆类作物面积有所缩减(减少62.99万公顷),但油料作物(400万公顷,增加105.5万公顷)、马铃薯(13.12万公顷,增加9300公顷)等高收益、社会需求大的作物种植面积显著增加。
畜牧业方面,2025年上半年牲畜数量整体增长:牛存栏数增加8.3%至880万头,羊和山羊增加0.8%至2150万只,马增加4.7%至460万匹,家禽增加2.7%至4770万只。这推动了畜产品产量提升:肉类(活重)52.99万吨(+1.5%)、禽肉18.77万吨(+4.9%)、牛奶180万吨(+7%)、鸡蛋22亿枚(+0.9%)。
食品产量增长10.5%,达到1.8万亿坚戈,乳制品、肉类、面粉、意面、植物油和黄油等加工量均有增加。
农业部副部长叶尔梅克·肯贾汗吾勒表示,哈萨克斯坦已在肉类、牛奶、鸡蛋、蔬菜和面粉等基本食品上实现80%至100%以上的自给,但禽肉、香肠、奶酪、糖和鱼类仍依赖进口。
为降低依赖度,政府大力推动投资项目。2022—2024年间新建17家家禽厂,年产能14.4万吨,使国内禽肉自给率从67%提高至79%。计划到2028年再建41家禽肉加工企业,届时实现完全自给。
乳业方面,2019年全国仅有19家奶牛场,如今已增至69家,另有47家在建。总数达到116家后,奶产量预计年增60万吨,从而完全满足国内对奶酪和奶渣的需求。
为确保主要食品的经济可及性,贸易和一体化部持续开展抑制价格上涨的综合措施。副部长艾詹·比扎诺娃介绍称,今年以来食品价格涨幅明显放缓:社会重要食品价格平均涨幅为8%,但从第二季度起已逐月下降,4月1.6%,5月1%,6月0.7%,7月0.4%,8月前两周仅0.1%。
比扎诺娃强调,哈萨克斯坦多数重要食品在欧亚经济联盟国家中价格最低。向日葵油、奶渣、鸡蛋、食盐、荞麦、大米、面粉、蔬菜等15种产品均为最低水平。牛奶和牛肉价格仅高于白俄罗斯,禽肉次于白俄罗斯和俄罗斯,黄油次于吉尔吉斯斯坦。
为进一步稳定市场,政府支持建设育肥场、打造肉类集群,并在各地区和大城市定期举办农产品集市,向农民免费提供摊位。
此外,贸易和一体化部正推动立法修改,以保障国产食品在零售渠道中的市场份额,例如建议将供货延期支付限制为30天,并引入公众监督机制。消费者可通过即将推出的“优质产品”系统举报违法行为。
会议还听取了国家经济部自然垄断监管委员会主席关于关税上涨对通胀影响的报告。副总理朱曼哈林在总结中要求加快落实相关措施,确保以可负担的价格向居民供应本国产食品。
【编译:达娜】